华友钴业:从低谷到巅峰,能否再创辉煌?
发布时间:
2025-10-20 23:02:55
来源: 保山日报网
近期,华友钴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备受瞩目。作为有色金属行业的佼佼者,华友钴业不仅股价增长显著,更在业绩上实现了大幅突破。这家曾经历大起大落的企业,如今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向巅峰发起冲击。
回顾过去,华友钴业曾因市场对锂电池无钴化的预期而陷入低迷。从2021年9月的高位开始,其股价经历了长达三年的下跌,几乎腰斩后再腰斩。然而,正如市场周期所示,华友钴业在完成了一个“M”形周期后,借助有色金属行业的火热势头,股价开始启动新的上升周期。
今年以来,华友钴业的股价已经翻了一倍多,业绩同样表现出色。前三季度,公司赚取的利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营收达到589亿,同比增长近30%,仅比去年610亿的营收略低。其中,第三季度营收更是高达217亿,同比大增40%。利润方面,表现更为抢眼,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41.6亿,而今年前三季度已经超过42亿,同比增长40%。
华友钴业业绩的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司在印尼的两个生产基地超计划生产,且明年产能还将进一步提高。二是公司成本控制得当,加上今年钴价表现不错。年初钴价仅为16.9万/吨,而到了10月已经涨至38万/吨左右。此外,刚果(金)对钴出口的限制也进一步推高了市场价格。
然而,华友钴业早已不再单纯依赖钴业务。如今,镍业务已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点。去年,钴产品营收不到34亿,占比已经很小。相反,镍产品营收超过两百亿,成为公司第一大业绩来源。今年上半年,镍的营收更是高达184亿,发展势头迅猛。
值得一提的是,华友钴业在材料业务方面也经历了起伏。公司从2018年开始布局三元前驱体,并与LG、浦项合资。2021年收购巴莫科技后,又扩展了三元正极业务。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资本大量涌入材料领域,导致2023年之后电池材料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华友钴业的材料业务也因此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尽管如此,华友钴业在镍业务上的表现依然强劲。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镍作为关键材料之一,其需求有望迎来大爆发。华友钴业作为镍业务的龙头企业,自然将从中受益。此外,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也可能为钴业务带来新的机遇。虽然目前市场上有关于无钴化电池的讨论,但技术路线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成不成还是未知数。
从目前的技术来看,固态电池仍然需要钴的参与。尤其是氧化物或硫化物技术路线下,高镍三元材料中钴的用量至少也有5%以上。因此,未来钴的用量可能会减少,但不太可能完全消失,而是成为类似“工业味精”的角色,对电池使用寿命有提升作用。
华友钴业作为钴和镍的双龙头,无论是在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池领域,都将受益于行业的发展。今年储能市场的火爆已经让不少公司实现了业绩和市值的双丰收。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储能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据估算,今年储能需求的增长应该在50%左右,明年保守估计也有30%。
在全球范围内,储能电池的出货量也在快速增长。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预计达到550GW左右,明年保守估计将达到750GW左右。华友钴业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自然将从中分得一杯羹。
华友钴业已经完成了一体化布局,从上游的矿产到中游的冶炼再到材料成品,覆盖了全产业链。这种布局的好处是弱化了周期影响,但坏处是摊子太大风险也更大。不过,华友钴业对此充满信心。公司董事长陈雪华表示,2024年是三元打基础、重新出发的一年,2025年则是未来三年恢复到自身应有地位的第一年。
华友钴业将未来赌在三元这条技术路线上。理论上三元电池在性能上要比磷酸铁锂更好,缺点是成本更高、安全性差一点。不过现在三元的成本已经下降很多了,随着技术的提高安全性也会越来越好。尤其是固态电池的发展将为华友钴业带来新的机遇。
为了应对固态电池的发展,华友钴业正在大规模扩产镍。公司现在有两个扩产项目,一个是波马拉的湿法冶炼项目,扩产12万吨镍,明年就可以投产;另一个是索洛瓦科的高压酸浸项目,扩产6万吨镍和5000吨钴,预计后年投产。按照行业内的预测,固态电池有望在2027年开始量产。华友钴业的扩产节奏显然也是奔着这个时间点去的。
虽然我对这个时间点有点怀疑,认为小批量生产是有可能的,但真正商业化大批量生产可能还要延后两年。不过无论如何,那一天肯定会来的。华友钴业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其中高镍、超高镍三元前驱体产品已经做到了行业头部。
当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印尼和刚果这两个地方的稳定性问题以及钴、镍和锂的价格波动问题。有色金属的价格波动幅度实在太大了,涨起来快跌起来也快。不过对于华友钴业来说,只要能够在全产业链布局上持续发力,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最后附上我做的《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财经#
回顾过去,华友钴业曾因市场对锂电池无钴化的预期而陷入低迷。从2021年9月的高位开始,其股价经历了长达三年的下跌,几乎腰斩后再腰斩。然而,正如市场周期所示,华友钴业在完成了一个“M”形周期后,借助有色金属行业的火热势头,股价开始启动新的上升周期。
今年以来,华友钴业的股价已经翻了一倍多,业绩同样表现出色。前三季度,公司赚取的利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营收达到589亿,同比增长近30%,仅比去年610亿的营收略低。其中,第三季度营收更是高达217亿,同比大增40%。利润方面,表现更为抢眼,去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41.6亿,而今年前三季度已经超过42亿,同比增长40%。
华友钴业业绩的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司在印尼的两个生产基地超计划生产,且明年产能还将进一步提高。二是公司成本控制得当,加上今年钴价表现不错。年初钴价仅为16.9万/吨,而到了10月已经涨至38万/吨左右。此外,刚果(金)对钴出口的限制也进一步推高了市场价格。
然而,华友钴业早已不再单纯依赖钴业务。如今,镍业务已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点。去年,钴产品营收不到34亿,占比已经很小。相反,镍产品营收超过两百亿,成为公司第一大业绩来源。今年上半年,镍的营收更是高达184亿,发展势头迅猛。
值得一提的是,华友钴业在材料业务方面也经历了起伏。公司从2018年开始布局三元前驱体,并与LG、浦项合资。2021年收购巴莫科技后,又扩展了三元正极业务。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资本大量涌入材料领域,导致2023年之后电池材料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华友钴业的材料业务也因此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尽管如此,华友钴业在镍业务上的表现依然强劲。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镍作为关键材料之一,其需求有望迎来大爆发。华友钴业作为镍业务的龙头企业,自然将从中受益。此外,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也可能为钴业务带来新的机遇。虽然目前市场上有关于无钴化电池的讨论,但技术路线仍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成不成还是未知数。
从目前的技术来看,固态电池仍然需要钴的参与。尤其是氧化物或硫化物技术路线下,高镍三元材料中钴的用量至少也有5%以上。因此,未来钴的用量可能会减少,但不太可能完全消失,而是成为类似“工业味精”的角色,对电池使用寿命有提升作用。
华友钴业作为钴和镍的双龙头,无论是在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池领域,都将受益于行业的发展。今年储能市场的火爆已经让不少公司实现了业绩和市值的双丰收。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储能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据估算,今年储能需求的增长应该在50%左右,明年保守估计也有30%。
在全球范围内,储能电池的出货量也在快速增长。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预计达到550GW左右,明年保守估计将达到750GW左右。华友钴业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自然将从中分得一杯羹。
华友钴业已经完成了一体化布局,从上游的矿产到中游的冶炼再到材料成品,覆盖了全产业链。这种布局的好处是弱化了周期影响,但坏处是摊子太大风险也更大。不过,华友钴业对此充满信心。公司董事长陈雪华表示,2024年是三元打基础、重新出发的一年,2025年则是未来三年恢复到自身应有地位的第一年。
华友钴业将未来赌在三元这条技术路线上。理论上三元电池在性能上要比磷酸铁锂更好,缺点是成本更高、安全性差一点。不过现在三元的成本已经下降很多了,随着技术的提高安全性也会越来越好。尤其是固态电池的发展将为华友钴业带来新的机遇。
为了应对固态电池的发展,华友钴业正在大规模扩产镍。公司现在有两个扩产项目,一个是波马拉的湿法冶炼项目,扩产12万吨镍,明年就可以投产;另一个是索洛瓦科的高压酸浸项目,扩产6万吨镍和5000吨钴,预计后年投产。按照行业内的预测,固态电池有望在2027年开始量产。华友钴业的扩产节奏显然也是奔着这个时间点去的。
虽然我对这个时间点有点怀疑,认为小批量生产是有可能的,但真正商业化大批量生产可能还要延后两年。不过无论如何,那一天肯定会来的。华友钴业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其中高镍、超高镍三元前驱体产品已经做到了行业头部。
当然,我们也应该关注到印尼和刚果这两个地方的稳定性问题以及钴、镍和锂的价格波动问题。有色金属的价格波动幅度实在太大了,涨起来快跌起来也快。不过对于华友钴业来说,只要能够在全产业链布局上持续发力,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最后附上我做的《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