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族企业代际传承危机:丑闻频发,年轻一代不愿接手
发布时间:
2025-10-21 08:22:58
来源: 保山日报网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王军】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及日本《读卖新闻》等媒体综合报道,在日本众多百年老字号企业中,超过90%属于家族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承载着传统产业的精髓,更在社会就业等多个层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不乏丰田、三得利等享誉全球的大型集团。然而,这些支撑日本经济的家族企业,如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代际传承危机,且这一危机呈现出结构性、全国性的特点。
报道指出,近年来频发的丑闻事件,使得日本企业的家族经营模式饱受质疑。前杰尼斯事务所创始人的性侵丑闻、二手车巨头Bigmotor的保险欺诈案,以及小林制药的“红曲致死”事件,无一不暴露出家族企业内部的治理问题。在这些事件中,创始人家族或其亲属长期占据支配地位,导致外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以小林制药为例,即便事件造成了消费者死亡,企业仍对家族成员采取“温和处理”方式,董事长辞职后继续担任顾问并领取高薪,前社长也仍能留任董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梯企业富士达因家族影响力长期阻碍结构改革,最终被外资股东集体逼宫,创始人家族在2023年被完全挤出经营层。由此可见,日本企业界长期回避的家族治理与现代治理结构间的矛盾,正愈发难以调和。
日本帝国数据银行针对该国约27万家家族企业的最新调查显示,2024年后继无人的企业占比高达52.1%,目前约有14.2万家企业处于无人接班状态。因经济活力差异导致的地区分化愈加明显,三重县家族企业无人继承的情况仅占34.1%,而秋田县则高达72.3%。年轻劳动力的流失、外部阻力与人口老龄化的叠加效应,使得地方企业面临的处境更加艰难。
“日本网”报道强调,年轻一代“拒绝继承”是造成代际传承危机的最直接原因。调查显示,68%的经营者子女从小就“不想做父母的工作”,理由主要是“太辛苦”“收入不稳定”“与人生规划不同”。在制度层面,日本继承税最高可达55%,且必须在10个月内缴清,这使得企业继承成本大幅增加,现金流承受极大压力,迫使许多企业选择停业甚至出售。同时,人才断层进一步加剧了危机,“就业冰河期”导致日本长期缺乏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使得“找不到人接班”成为大企业与地方企业的共同困境。最终结果是,即便企业仍有竞争力,也可能因为制度与接班人问题而被迫退出市场。据统计,如今日本超过65%的并购收购案与“事业继承问题”直接相关,境内外私募基金正借机加速布局该国资本市场。
在多重冲击之下,日本企业的传承结构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最新数据显示,“内部晋升型继承”在2024年占比达到36.4%,首次超过家族内部继承,而“外部招聘”也明显增加,说明去家族化趋势已经开始显现。
报道称,日本社会层面的要求开始从“让企业后继有人”升级为“让企业发展下去”。政府将持续加强事业继承指导方针,扩大地区支援网络,并通过税制缓冲降低继承成本。金融机构与产业界则开始培养外部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弥补人才断层。企业内部则被要求提早十年布局接班计划,引入具有实权的外部董事,并减少家族在危机决策中的干预。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特有的“收养式继承”在长期绩效上优于多数家族与现代企业运作模式,这或许为家族企业传承提供了本土化的应对方式。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王军】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及日本《读卖新闻》等媒体综合报道,在日本众多百年老字号企业中,超过90%属于家族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承载着传统产业的精髓,更在社会就业等多个层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不乏丰田、三得利等享誉全球的大型集团。然而,这些支撑日本经济的家族企业,如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代际传承危机,且这一危机呈现出结构性、全国性的特点。
报道指出,近年来频发的丑闻事件,使得日本企业的家族经营模式饱受质疑。前杰尼斯事务所创始人的性侵丑闻、二手车巨头Bigmotor的保险欺诈案,以及小林制药的“红曲致死”事件,无一不暴露出家族企业内部的治理问题。在这些事件中,创始人家族或其亲属长期占据支配地位,导致外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以小林制药为例,即便事件造成了消费者死亡,企业仍对家族成员采取“温和处理”方式,董事长辞职后继续担任顾问并领取高薪,前社长也仍能留任董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梯企业富士达因家族影响力长期阻碍结构改革,最终被外资股东集体逼宫,创始人家族在2023年被完全挤出经营层。由此可见,日本企业界长期回避的家族治理与现代治理结构间的矛盾,正愈发难以调和。
日本帝国数据银行针对该国约27万家家族企业的最新调查显示,2024年后继无人的企业占比高达52.1%,目前约有14.2万家企业处于无人接班状态。因经济活力差异导致的地区分化愈加明显,三重县家族企业无人继承的情况仅占34.1%,而秋田县则高达72.3%。年轻劳动力的流失、外部阻力与人口老龄化的叠加效应,使得地方企业面临的处境更加艰难。
“日本网”报道强调,年轻一代“拒绝继承”是造成代际传承危机的最直接原因。调查显示,68%的经营者子女从小就“不想做父母的工作”,理由主要是“太辛苦”“收入不稳定”“与人生规划不同”。在制度层面,日本继承税最高可达55%,且必须在10个月内缴清,这使得企业继承成本大幅增加,现金流承受极大压力,迫使许多企业选择停业甚至出售。同时,人才断层进一步加剧了危机,“就业冰河期”导致日本长期缺乏成熟的职业经理人,使得“找不到人接班”成为大企业与地方企业的共同困境。最终结果是,即便企业仍有竞争力,也可能因为制度与接班人问题而被迫退出市场。据统计,如今日本超过65%的并购收购案与“事业继承问题”直接相关,境内外私募基金正借机加速布局该国资本市场。
在多重冲击之下,日本企业的传承结构正在发生深刻改变。最新数据显示,“内部晋升型继承”在2024年占比达到36.4%,首次超过家族内部继承,而“外部招聘”也明显增加,说明去家族化趋势已经开始显现。
报道称,日本社会层面的要求开始从“让企业后继有人”升级为“让企业发展下去”。政府将持续加强事业继承指导方针,扩大地区支援网络,并通过税制缓冲降低继承成本。金融机构与产业界则开始培养外部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弥补人才断层。企业内部则被要求提早十年布局接班计划,引入具有实权的外部董事,并减少家族在危机决策中的干预。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特有的“收养式继承”在长期绩效上优于多数家族与现代企业运作模式,这或许为家族企业传承提供了本土化的应对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