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产能收储:谁在获利?行业格局如何演变?

发布时间: 2025-10-21 16:23:33

来源: 保山日报网 

  近期,多晶硅产能收储成为光伏行业焦点。赶碳号观察到,参与收储的企业数量激增,被收储企业资源已显紧俏。若无合盛硅业20万吨产能退出计划,收储游戏或将难以为继。

  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种子成林,需百年之功。”有时,一个创意足以颠覆行业格局。硅料产能收储不仅关乎去产能,更将深刻影响中国光伏行业的竞争生态与未来走向。

  当前,光伏行业恶性竞争导致全产业链亏损的局面亟待扭转,“反内卷”势在必行。但如何“反”才是关键。市场化竞争虽存在“内卷”乱象,但若矫枉过正,导致行业陷入“齐步走”“平均主义”,虽可短期缓解危机,却可能牺牲长期创新活力。

  无利不起早,头部企业通过收储操作已实现多重目标:硅料价格企稳反弹、库存清理、期货市场获利,甚至股价回升与流动性危机解除。可谓“一举多得”。

  2023年8月,新疆其亚硅业20万吨金属硅项目一期工程正在施工。尽管其产能新建不久,仍可能成为被收储对象。行业传闻其亚已列入收储名单。

  硅料总公司:呼之欲出还是镜花水月?近日,硅料产能收储取得实质性进展,官方公告与上市公司披露指日可待。但收储计划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仍存不确定性。

  上周,市场传言“中硅产能整合有限公司”已注册成立,但很快被证伪。赶碳号了解到,部分企业在关键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如参与收储的规模与方式。

  尽管“中硅”名称未获认可,但“硅料总公司”的提议获得更多支持。据知情人士透露,光伏协会领导或将出任平台公司负责人或外部董事。无论由谁掌舵,公平、公正、公开的监督机制是行业共同诉求。

  该收储计划由两大硅料龙头发起,协会负责协调。未来,龙头企业仍将在平台运营中发挥关键作用。行业人士认为,通过注资与违规处罚机制(如罚没“押金”),平台公司可有效调控产能与价格。

  此次收储被视为中国光伏行业的“战略棋局”,其影响或将持续五年。

  收储方案:如何撬动数百亿资金?硅料产能收储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已历时半年。此前因反垄断审查受阻,如今问题已解决,但具体调整细节未公开。尽管工作会议纪要保密,但行业普遍认为,收储的合法性取决于其出发点与最终效果。

  当前,收储方案要点如下:

  企业角色选择:硅料企业需明确参与收储或被收储。部分资金充裕的小企业(如晶诺)持观望态度;规模企业则可能保留低成本产能,出售高成本项目。平台公司运作:参与企业联合成立收储平台,统筹全国产能与价格。不参与收储的企业将面临行业自律制裁,如采购限制。收购价格机制:平台公司以原始建设成本80%左右的价格收购产能。尽管被收企业可能亏损,但相比“骨折价”无人接盘,已是相对优解。资金缺口与杠杆:据协鑫科技透露,收储基金规模达500亿元。但多数企业资金紧张,协鑫科技现金比率仅0.2059。为筹集资金,协鑫科技已通过转让半导体联营公司、定向增发等方式回笼资金,但收储出资仅占一小部分。若仅靠企业注资,五六百亿目标难以实现。因此,金融机构融资成为关键。但融资成本需通过硅料价格上涨覆盖,协鑫科技预计价格将涨至7万-8万元/吨,而中小型企业认为至少需6万元/吨才能维持平台运营。

  若收储成功,硅料价格反弹将使参与企业受益,四季度或实现扭亏。

  数据来源:Wind

  价格传导困境:硅料吃肉,组件喝汤?尽管收储计划周密,但行业情绪复杂。多数企业对硅料价格“审美疲劳”,原因如下:

  硅片企业已囤积大量硅料,采购意愿低;四季度财报压力下,企业更倾向保留现金。更关键的是,组件价格未随硅料上涨,行业反弹信心不足。尽管自律公约要求“不低于成本价销售”,但“买十送一”、阴阳合同等现象仍存,头部企业因渠道优势更易规避监管。

  组件价格低迷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国内需求疲软,海外低价销售更引发争议。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批评:“没有一个行业像光伏这样笨!”若组件持续亏损,硅料利润恐难维持。

  有观点认为,硅片、电池、组件环节或效仿硅料收储,但行业对此存疑。

  硅料收储与钙钛矿:五年之约还是变数?硅料收储虽获支持,但行业担忧未消。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指出:“齐步走”降低开工率不符合产业进步方向,技术进步与市场优胜劣汰才是关键。

  行业担忧主要集中在三点:

  “拥硅为王”重现:若硅料价格大幅上涨,下游企业将承压。部分企业主张参与收储未获认可,协调机制能否杜绝垄断存疑。组件价格传导失败:硅料供需平衡后,电池、组件产能如何控制?市场环境下价格难涨,兼并收购或成主要出清方式。长期不确定性:收储资金分期支付,被收购企业能否撑过五年?若钙钛矿技术2027年实现叠层产能爆发,晶硅路线将面临挑战,被收企业能否如期获款存疑。协鑫科技与天合光能均看好钙钛矿技术,认为其将重塑行业格局。若五年内钙钛矿量产,晶硅路线或遭冲击,收储协议的长期效力将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