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新能源产业崛起:钱与地之外的成功密码
发布时间:
2025-10-21 16:43:27
来源: 保山日报网
在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版图中,常州正以独特的'产业合伙人'角色,吸引着宁德时代、比亚迪、理想汽车等全球巨头扎堆布局。这座长三角城市用十余年时间证明:钱与地之外,还有更关键的成功密码。
一、产业集群的'效率革命':从工业底蕴到协同网络
当宁德时代将全球第三座'灯塔工厂'落户溧阳,当比亚迪在常州高新区规划年产40万辆整车的超级基地,当理想汽车从概念到量产的全生命周期在武进完成,这些现象背后是常州构建的产业生态奇迹。
这座曾位列全国三大乘用车制造基地的城市,拥有覆盖37个工业大类的完整体系。在动力电池领域,其产业链完整度达97%,32个关键环节覆盖31个。这种'即插即用'的产业环境,让蜂巢能源能在3个月内将产能从1GWh提升至3GWh,供应链风险几乎归零。
更关键的是物理邻近带来的创新红利。当整车厂提出电池性能新需求,电池工程师与本地材料供应商可在24小时内完成多轮技术迭代。这种效率优势,使宁德时代溧阳工厂跻身全球锂电行业顶级序列。
二、政府角色的范式转换:从管理者到产业合伙人
2016年,当多数地方政府对造车新势力持观望态度时,常州武进区以'厂房代建+招投结合'模式投资理想汽车。这种'先建厂后融资'的创新,不仅解决初创企业现金流难题,更通过7.8亿元产业基金参股,展现出共担风险的决心。
这种伙伴关系在中创新航案例中体现得更为彻底。2018年,这家遭遇技术路线危机的企业获得金坛区政府持续支持。政府提供的稳定环境,助力其通过与广汽埃安合作实现逆袭,重回全球头部阵营。
'容错能力'成为常州产业生态的核心竞争力。相比短期优惠政策,企业更看重逆境中的确定性支持。这种思维转变,使常州在光伏产业培育出天合光能、亚玛顿等12家'隐形冠军',形成从玻璃到银浆的完整生态。
三、制度创新的长期主义:从政策驱动到法治保障
2024年6月施行的《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开创性地将产业经验转化为法律条款。这部全国首部新能源专项法规,通过设立专门推进机制,将政府支持从'随机性'变为'制度化'承诺。
条例构建的法治化生态涵盖12个关键领域,相当于为产业提供'操作手册'。这种确定性对重资产项目至关重要,正如某动力电池企业采购总监所言:'在常州,我们不用担心供应链突然中断。'
在创新基础设施布局上,常州展现出战略眼光。'龙城实验室'聚焦工业母机研发,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攻克'卡脖子'技术,181家单位组建的产教联合体实现人才与需求无缝对接。这些布局使常州新能源专利年复合增长率达40%,为技术迭代储备充足弹药。
四、'常州模式'的产业启示:系统建设胜过资本注入
常州的成功绝非偶然。深厚的工业基础、高效的供应链网络、富有远见的政府治理,三者产生的化学反应远超单一资本投入。当多数城市仍在比拼土地价格和税收优惠时,常州已通过系统性建设,打造出难以复制的产业生态。
这种模式为产业转型城市提供了关键启示:真正的竞争优势来自对产业核心需求的深度理解,来自政府与企业从'甲乙方'到'合伙人'的关系重构,更来自将短期激励转化为长期制度保障的战略定力。
参考资料:
常州,“拼”出“中国新能源之都” - 常州市人民政府
从“尝”到“长”:常州逐鹿新能源- OFweek新能源汽车网
向新向绿向未来,“新能源之都”塑强发展新优势
金坛牵头动力电池产业链入选全国百强 - 常州市科技局
常州新能源产业“三链”齐发力加快实现“双万亿” - 常州市台办
常州:一座城市的新能源逆袭
常州发布全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先行立法打造“新能源之都”
常州“乘势而起”:“新能源之都”向两个超万亿目标进发 - 证券时报
研究院概况 - 工业母机研究院- 常州大学
B站:IC实验室
微博:IC实验室
公众号:IC实验室
全网同名,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