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黄酒股权冻结引关注,青岛啤酒6.65亿并购案存变数

发布时间: 2025-10-21 21:43:16

来源: 保山日报网 

  

  一场酒业并购风暴即将来袭,青岛啤酒6.65亿收购即墨黄酒计划突生变数。

  作者 | 方璐编辑丨于婞来源 | 野马财经

  自1993年股份制改组以来,青岛啤酒(600600.SH)深耕啤酒市场32载。2025年,这家啤酒巨头突然宣布跨界收购计划,目标直指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简称“即墨黄酒”)。然而,就在收购进程推进之际,即墨黄酒股权于10月10日突然遭遇冻结,为这场6.65亿的并购案蒙上阴影。

  股权冻结引发收购变局

  天眼查数据显示,即墨黄酒自今年9月以来已多次遭遇股权冻结。10月10日,公司两大股东——山东鲁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4.55%)和新华锦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5.46%)的股权被司法冻结,冻结期限至2028年10月16日。这一突发状况,让青岛啤酒的收购计划陷入不确定性。

  青岛啤酒董秘办人士对投资者表示:“现在不方便说,等着看我们公告吧。”截至目前,公司尚未发布关于收购计划是否继续的最新公告。这场原本按部就班的并购案,因“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而充满变数。

  跨界收购背后的战略考量

  中国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库专家蔡学飞分析认为,若青岛啤酒成功收购即墨黄酒,将带来多重战略价值:首先,啤酒旺季在夏、黄酒在冬,二者销售淡旺季互补,可提升全年产能利用率和业绩稳定性;其次,青岛啤酒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可帮助区域性明显的即墨黄酒突破市场局限,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数据显示,2024年即墨黄酒营收约1.66亿元,同比增长13.5%;净利润3047万元,同比增长38%。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为9.08亿元,净资产约为2.03亿元。青岛啤酒方面表示,6.65亿元的交易价是双方协商后的结果,“当时已经签约了,肯定认可这个价格,即墨黄酒本身企业是没什么问题的”。

  即墨黄酒的历史与现状

  即墨黄酒官网显示,其酿造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清朝光绪年间,当地已有“隆盛栈”等十几家有名老酒馆;民国八年,老酒作坊增至500余家。解放后,即墨县政府组建“即墨县黄酒厂”,后更名为山东即墨黄酒厂有限公司。为区别于其他地区生产的黄酒,该公司将自产黄酒命名为“即墨老酒”,并注册为商标。

  2006年,即墨黄酒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享有“黄酒北宗”美誉。然而,这家历史悠久的黄酒企业,如今却因股东纠纷陷入股权冻结的困境。

  新华锦集团陷入资金漩涡

  天眼查显示,即墨黄酒的两大股东中,新华锦集团持有山东鲁锦95%的股权。不久前,新华锦集团陷入民事诉讼,成为被执行人。民事一审信息显示,新华锦集团作为被执行人,其在即墨黄酒和山东鲁锦的股权均被冻结,冻结数额各约为1575万元。

  今年8月26日,证监会青岛监管局官网刊文显示,山东新华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锦国际”,即ST新华锦)实控人张建华控制的新华锦集团非经常性占用公司资金。截至2025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日,新华锦及其关联方非经常性占用公司资金余额达4.06亿元。

  形势逼人,9月29日,新华锦被停牌,A股简称变为“ST新华锦”。10月11日,ST新华锦发布公告称,若公司未能在六个月内清收被占用资金,股票将被实施停牌;停牌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股票将被终止上市交易。

  10月18日,ST新华锦再次发布公告,表示将严格按照青岛证监局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清收被占用资金,争取早日完成清收”,并督促新华锦集团尽快盘活并处置资产,多方筹措资金,尽快清偿公司的占用资金。

  收购计划或已超期

  5月7日,青岛啤酒宣布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时曾提到,若转让协议约定的交割先决条件未能于签署日后120日内达成或被豁免,或者出现其他情形,转让协议将被终止。截至10月21日,已经过去了167天,远超过起初约定的“120日”。

  中国酒业独立评论人肖竹青认为,股权突遭冻结成为此次交易“最大障碍”,对青岛啤酒造成的影响是:“青岛啤酒至今未支付交易款,收购协议已超过原定的120天有效期。若股权冻结未能在新华锦‘保壳’大限前解除,交易可能自然流产”。

  蔡学飞亦认为,此次股权冻结无疑为青岛啤酒收购案增添了“重大障碍”,这意味着此次收购事实上已处于暂停状态,能否继续推进取决于股权能否顺利解冻。

  青岛啤酒的多元化战略

  2025年5月7日,青岛啤酒发布关于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的公告。公告显示,青岛啤酒拟从新华锦集团、山东鲁锦处受让其合计持有的即墨黄酒100%股权,交易价是6.65亿元。交易完成交割后,即墨黄酒将成为青岛啤酒的全资子公司。

  青岛啤酒方面表示,选择即墨黄酒主要为拓宽赛道。公司积极拓展非啤酒业务跨产业布局,推动多元化发展,为公司未来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即墨黄酒与公司同属发酵酒类行业,随着即墨黄酒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拓宽市场渠道。

  肖竹青分析称,若此次收购搁浅,青岛啤酒仍有可能寻找其它黄酒标的。黄酒行业区域性强、整合度低,具备并购空间。青岛啤酒若欲实现多元化与季节性互补,不会止步于一次失败,但将更加审慎评估标的资产质量与合规风险。

  啤酒市场进入存量竞争

  青岛啤酒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保持了营收与净利润双增,但2024年打破了这一纪录,营收同比减少5.3%,归母净利润仅同比微增1.81%。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约6.45亿元。

  2025年上半年,青岛啤酒再次实现双增,但增幅有限。上半年,营收约204.91亿元,同比增长2.11%;归母净利润约52.63亿元,同比增长7.21%。截至报告期末,青岛啤酒在国内拥有57家全资和控股的啤酒生产企业,及2家联营及合营啤酒生产企业,分布于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青岛啤酒在2024年年报中曾提到,国内啤酒市场消费复苏乏力,全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啤酒产品3521.3万千升,同比下降0.6%。2025年半年报则称,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国内啤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产量1904万千升,同比下滑0.3%。青岛啤酒方面认为,中国内地啤酒基本已经摸到天花板,进入“存量竞争”。

  肖竹青认为,青岛啤酒近年来营收增长乏力,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5.3%,净利润增速也明显放缓。啤酒行业竞争趋于饱和,旺季受限,而黄酒冬季热销,若成功拿下黄酒项目,可与啤酒形成季节性互补,成为其寻求新增长曲线的重要方向。

  黄酒为何成为香饽饽?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0月15日,古越龙山(600059.SH)与啤酒巨头华润啤酒(00291.HK)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共同研发“黄酒+啤酒”跨界联名产品。此举被视为古越龙山在面临业绩增长压力、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推动“年轻化、高端化”战略的关键落子。

  蔡学飞分析认为,虽然当前黄酒产业正展现出强劲的复苏与创新活力,龙头企业通过高端化和年轻化双轮驱动,积极打破地域和消费群体的局限,并获得了政策的有力支持。但理性看,黄酒行业仍面临地域性壁垒(江浙沪占70%消费量)、场景单一(社交属性弱,自饮需求为主)、高端化乏力(主流价格带20-50元,高价产品动销难)等问题。

  未来,黄酒企业与啤酒企业的协同效应能否释放,还取决于双方在渠道赋能、文化价值重构及产品创新上的执行力,以及黄酒大品类的发展情况。不过,从积极角度看,啤酒巨头的入局,确实为黄酒版图扩大和消费人群拓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肖竹青认为,巨头入局可盘活现有市场,随着青岛啤酒、华润啤酒的进入,有望重塑黄酒品牌形象与渠道体系,扩大消费人群,推动黄酒从“区域佐餐酒”向“全国潮饮”转型。

  跨界融合成新趋势

  商界无域,跨界融合已成为新趋势。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0月1日,蜜雪集团(2097.HK)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9月30日以合计约2.97亿元获得福鹿家(郑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53%股权。交易完成后,鲜啤福鹿家成为蜜雪冰城集团的非全资附属公司。

  当卖柠檬水的开始卖啤酒,意味着一场抢夺消费者的混战即将打响。你会买杯柠檬味的黄酒,还是会买瓶黄酒味的啤酒?欢迎来评论区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