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瑞基因股权风波:实控人被动减持,新晋二股东或上位
发布时间:
2025-10-21 22:02:53
来源: 保山日报网
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雷小艳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雷小艳
编辑|郑琳
2025年10月14日,贝瑞基因(000710.SZ)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侯颖所持全部40万股公司股票于10月10日进行第二次司法拍卖,最终因无人出价而流拍。根据成渝金融法院后续裁定,这部分流拍股份将被进一步处置。至此,侯颖累计已被司法拍卖1980.5661万股贝瑞基因股份,若剩余40万股最终拍卖成功或被处置,其将彻底退出贝瑞基因股东行列。
目前,贝瑞基因创始股东中仅剩控股股东、实控人高扬仍在股东名单。然而,高扬所持股份也面临被动减持风险。9月11日,贝瑞基因公告显示,9月1日至9日期间,高扬所持353.5213万股公司股份被成渝金融法院裁定后,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强制执行。此次强制执行后,高扬对贝瑞基因的持股比例降至7.0486%。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半年报显示,贝瑞基因第二大股东宏瓴思齐(珠海)并购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的持股比例已达8.49%,超越高扬。
随着下半年司法拍卖和强制执行的推进,若高扬所持股份进一步被减持,且侯颖所持股份被“清仓”,贝瑞基因控股权或将易主。针对股权多次被司法拍卖、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深陷股权质押回购违约纠纷、控股权变更风险等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于4月3日、10月21日向贝瑞基因发函询问,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截至10月21日收盘,贝瑞基因股价为13.22元/股。
实控人质押股票遇险,股价暴跌引发合同违约
贝瑞基因控股股东、实控人高扬及其一致行动人侯颖的股权质押回购合同违约问题由来已久。2017年8月,贝瑞基因借壳*ST天仪登陆A股市场。作为创始股东,高扬和侯颖分别持有公司13.89%和7.38%的股份,高扬合计控制贝瑞基因21.27%的表决权,并被认定为控股股东和实控人。
借壳上市当月,贝瑞基因公告称,高扬和侯颖因个人理财需求,分别将所持27.51%(1355万股)和51.81%(1355万股)的股份与国信证券进行质押回购交易。同年12月15日,高扬再次与国信证券进行质押回购交易,质押比例增至42.69%。不过,贝瑞基因未公开披露高扬和侯颖通过股权质押获得的融资款金额。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年末,高扬和侯颖被质押的股份数量分别为2103万股和1355万股,按当年收盘价56.37元/股计算,质押股权对应市值分别达11.85亿元和7.64亿元,合计超19亿元。
根据股份质押回购交易规定,高扬和侯颖需通过回购质押股份偿还国信证券的债权质押融资。然而,贝瑞基因公告仅披露二人多次办理延期回购手续,未披露是否实际回购股份。这意味着,当贝瑞基因股价大幅下跌时,质押股票市值也会大幅缩水。事实上,自2020年8月后,贝瑞基因股价震荡下行,2021年7月跌至不足30元/股。为保证还款能力,高扬和侯颖不得不进行股权补充质押。公告显示,二人所持股份的质押比例不断提升,从2021年7月3日的51.76%、56.43%升至2022年9月20日的76.31%、91.93%。
2021年12月,因股票质押融资协议到期,高扬和侯颖以14.45元/股的价格向王天一合计转让930万股贝瑞基因股份,转让价款1.34亿元用于偿还国信证券负债本金。而当月贝瑞基因股价交易均价为21.20元/股,远高于协议转让价格。2022年中,贝瑞基因股价持续低于20元/股,该年11月,公司公告称高扬和侯颖的股权质押到期后均进行了展期。2023年10月,贝瑞基因股价低于11元/股,二人再次进行股权补充质押,截至10月27日,所持股份质押比例达97.45%、94.38%。2024年2月,贝瑞基因股价创下5.40元/股的最低价,二人再次补充质押,截至2月8日,质押比例分别为100%、94.38%。
2024年3月30日,贝瑞基因公告称,因国信证券申请财产保全措施,侯颖所持2020.5661万股(对应5.72%持股比例)的股份被司法冻结和标记。同年11月,高扬所持3198.8723万股(对应9.05%持股比例)的股份也被司法冻结。
控股权面临变更,新晋二股东持股反超
2024年7月,贝瑞基因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侯颖所持股份陆续被成渝金融法院司法拍卖。2025年2月,高扬所持部分股份也曾被司法拍卖,但因案外人提出异议,成渝金融法院未继续拍卖。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高扬及其一致行动人侯颖对贝瑞基因的持股比例分别为8.05%、3.90%,合计11.95%,且全部处于质押、冻结状态。其中,高扬仍被认定为控股股东和实控人,侯颖为其一致行动人。
尽管控股比例在被动减持,但截至今年上半年,高扬一直是贝瑞基因的实控人。不过,202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高扬和侯颖的合计控股比例已低于第一大股东成都天兴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兴集团”)。高扬的持股比例从第二下滑至第三,宏瓴思齐以8.49%的持股比例取代高扬成为第二大股东。
作为*ST天仪曾经的控股股东,天兴集团早在2023年4月16日发布《说明函》,表示不谋求对贝瑞基因的控制权。而Wind数据显示,天兴集团所持12.45%的贝瑞基因股份一直处于司法冻结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新晋二股东宏瓴思齐并未公开表态不谋求控制权。历史公告显示,宏瓴思齐于2016年9月以10亿元受让天兴集团3000万股股份,并在借壳重组后持有贝瑞基因3000万股股份。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宏瓴思齐仍持有3000万股,且所持股份零质押、零冻结。天眼查显示,宏瓴思齐是宏瓴资本旗下的主要投资平台,专注于创新医疗、生物制药领域,曾参与硕迪生物(GPCR.O)B轮融资、基石药业(02616.HK)B轮融资。
2025年下半年,成渝金融法院对高扬和侯颖所持股份的强制执行进度加快。公告显示,今年7月,成渝金融法院成功拍卖了1338.5075万股侯颖所持股份;9月,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强制变现高扬所持353.5214万股股份。截至10月14日,侯颖名下仅剩40万股因流拍尚未完成拍卖,将依据成渝金融法院后续裁定被处置。而高扬所持股份降至2491.8297万股,对应持股比例为7.0486%。
若后续高扬所持股份进一步被强制执行,且侯颖所持40万股被拍卖或处置,贝瑞基因控股权或将变更。2025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贝瑞基因营收同比下滑18.91%至4.4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858.95万元。Wind数据显示,2021—2025年上半年,贝瑞基因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为-9.42亿元。截至上半年末,公司账面未分配利润仅为3729.98万元,若继续亏损,或将出现累计亏损。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雷小艳
编辑|郑琳
2025年10月14日,贝瑞基因(000710.SZ)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侯颖所持全部40万股公司股票于10月10日进行第二次司法拍卖,最终因无人出价而流拍。根据成渝金融法院后续裁定,这部分流拍股份将被进一步处置。至此,侯颖累计已被司法拍卖1980.5661万股贝瑞基因股份,若剩余40万股最终拍卖成功或被处置,其将彻底退出贝瑞基因股东行列。
目前,贝瑞基因创始股东中仅剩控股股东、实控人高扬仍在股东名单。然而,高扬所持股份也面临被动减持风险。9月11日,贝瑞基因公告显示,9月1日至9日期间,高扬所持353.5213万股公司股份被成渝金融法院裁定后,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强制执行。此次强制执行后,高扬对贝瑞基因的持股比例降至7.0486%。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半年报显示,贝瑞基因第二大股东宏瓴思齐(珠海)并购股权投资企业(有限合伙)的持股比例已达8.49%,超越高扬。
随着下半年司法拍卖和强制执行的推进,若高扬所持股份进一步被减持,且侯颖所持股份被“清仓”,贝瑞基因控股权或将易主。针对股权多次被司法拍卖、实控人及一致行动人深陷股权质押回购违约纠纷、控股权变更风险等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于4月3日、10月21日向贝瑞基因发函询问,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复。截至10月21日收盘,贝瑞基因股价为13.22元/股。
实控人质押股票遇险,股价暴跌引发合同违约
贝瑞基因控股股东、实控人高扬及其一致行动人侯颖的股权质押回购合同违约问题由来已久。2017年8月,贝瑞基因借壳*ST天仪登陆A股市场。作为创始股东,高扬和侯颖分别持有公司13.89%和7.38%的股份,高扬合计控制贝瑞基因21.27%的表决权,并被认定为控股股东和实控人。
借壳上市当月,贝瑞基因公告称,高扬和侯颖因个人理财需求,分别将所持27.51%(1355万股)和51.81%(1355万股)的股份与国信证券进行质押回购交易。同年12月15日,高扬再次与国信证券进行质押回购交易,质押比例增至42.69%。不过,贝瑞基因未公开披露高扬和侯颖通过股权质押获得的融资款金额。2017年年报显示,截至年末,高扬和侯颖被质押的股份数量分别为2103万股和1355万股,按当年收盘价56.37元/股计算,质押股权对应市值分别达11.85亿元和7.64亿元,合计超19亿元。
根据股份质押回购交易规定,高扬和侯颖需通过回购质押股份偿还国信证券的债权质押融资。然而,贝瑞基因公告仅披露二人多次办理延期回购手续,未披露是否实际回购股份。这意味着,当贝瑞基因股价大幅下跌时,质押股票市值也会大幅缩水。事实上,自2020年8月后,贝瑞基因股价震荡下行,2021年7月跌至不足30元/股。为保证还款能力,高扬和侯颖不得不进行股权补充质押。公告显示,二人所持股份的质押比例不断提升,从2021年7月3日的51.76%、56.43%升至2022年9月20日的76.31%、91.93%。
2021年12月,因股票质押融资协议到期,高扬和侯颖以14.45元/股的价格向王天一合计转让930万股贝瑞基因股份,转让价款1.34亿元用于偿还国信证券负债本金。而当月贝瑞基因股价交易均价为21.20元/股,远高于协议转让价格。2022年中,贝瑞基因股价持续低于20元/股,该年11月,公司公告称高扬和侯颖的股权质押到期后均进行了展期。2023年10月,贝瑞基因股价低于11元/股,二人再次进行股权补充质押,截至10月27日,所持股份质押比例达97.45%、94.38%。2024年2月,贝瑞基因股价创下5.40元/股的最低价,二人再次补充质押,截至2月8日,质押比例分别为100%、94.38%。
2024年3月30日,贝瑞基因公告称,因国信证券申请财产保全措施,侯颖所持2020.5661万股(对应5.72%持股比例)的股份被司法冻结和标记。同年11月,高扬所持3198.8723万股(对应9.05%持股比例)的股份也被司法冻结。
控股权面临变更,新晋二股东持股反超
2024年7月,贝瑞基因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侯颖所持股份陆续被成渝金融法院司法拍卖。2025年2月,高扬所持部分股份也曾被司法拍卖,但因案外人提出异议,成渝金融法院未继续拍卖。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高扬及其一致行动人侯颖对贝瑞基因的持股比例分别为8.05%、3.90%,合计11.95%,且全部处于质押、冻结状态。其中,高扬仍被认定为控股股东和实控人,侯颖为其一致行动人。
尽管控股比例在被动减持,但截至今年上半年,高扬一直是贝瑞基因的实控人。不过,202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高扬和侯颖的合计控股比例已低于第一大股东成都天兴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兴集团”)。高扬的持股比例从第二下滑至第三,宏瓴思齐以8.49%的持股比例取代高扬成为第二大股东。
作为*ST天仪曾经的控股股东,天兴集团早在2023年4月16日发布《说明函》,表示不谋求对贝瑞基因的控制权。而Wind数据显示,天兴集团所持12.45%的贝瑞基因股份一直处于司法冻结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新晋二股东宏瓴思齐并未公开表态不谋求控制权。历史公告显示,宏瓴思齐于2016年9月以10亿元受让天兴集团3000万股股份,并在借壳重组后持有贝瑞基因3000万股股份。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宏瓴思齐仍持有3000万股,且所持股份零质押、零冻结。天眼查显示,宏瓴思齐是宏瓴资本旗下的主要投资平台,专注于创新医疗、生物制药领域,曾参与硕迪生物(GPCR.O)B轮融资、基石药业(02616.HK)B轮融资。
2025年下半年,成渝金融法院对高扬和侯颖所持股份的强制执行进度加快。公告显示,今年7月,成渝金融法院成功拍卖了1338.5075万股侯颖所持股份;9月,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强制变现高扬所持353.5214万股股份。截至10月14日,侯颖名下仅剩40万股因流拍尚未完成拍卖,将依据成渝金融法院后续裁定被处置。而高扬所持股份降至2491.8297万股,对应持股比例为7.0486%。
若后续高扬所持股份进一步被强制执行,且侯颖所持40万股被拍卖或处置,贝瑞基因控股权或将变更。2025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贝瑞基因营收同比下滑18.91%至4.4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858.95万元。Wind数据显示,2021—2025年上半年,贝瑞基因扣非归母净利润合计为-9.42亿元。截至上半年末,公司账面未分配利润仅为3729.98万元,若继续亏损,或将出现累计亏损。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