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120亿!公募基金如何助力养老第三支柱崛起?
发布时间:
2025-10-21 22:23:15
来源: 保山日报网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养老金融已成为国家战略与民生福祉的核心议题。作为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及个人养老金投资管理的核心力量,公募基金正通过规模扩容、业绩提升与科技赋能,持续深化养老金融服务,推动第三支柱从“立起来”迈向“强起来”。
规模与业绩双突破:第三支柱进入“快车道”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城市率先试点,标志着我国养老第三支柱正式落地。近三年来,这一制度实现了从“试点”到“普及”的跨越式发展。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市场个人养老金基金规模突破120亿元,较去年底增长35.72%,其中29只产品规模超亿元。华泰柏瑞红利低波ETF联接Y、建信优享进取养老目标五年持有Y等4只产品上半年规模增长均超亿元。
产品供给的持续扩容是核心驱动力。据证监会最新《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截至9月底,纳入名录的产品数量达302只,首次突破300只关口。业绩方面,全市场仅1只产品年内收益为负,平均回报达15.13%,易方达中证科创创业50ETF联接Y、国泰民安养老2040三年Y等8只产品年内收益超40%,彰显了养老投资的长期价值。
三支柱协同:公募基金的“全生态”布局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已形成“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金)”的三支柱框架。公募基金作为社保、年金投资管理的主力军,深度参与制度建设与投资运作。Wind数据显示,21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中14家为公募机构,22家企业年金投管机构中11家为公募机构,16家全国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中亦以公募为主。
目前,同时具备三类管理资质的公募机构仅10家,包括南方基金、博时基金、招商基金等。这些机构通过覆盖一二三支柱的资产管理体系,构建了“产品+账户+陪伴”的综合性服务模式。例如,南方基金将养老金业务作为战略重点,强化投研能力与风险控制,健全长周期考核机制;招商基金则从投研端夯实实力,加大资源投入,构建专属资产配置与风险控制体系。
科技赋能:数智化转型重塑养老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正加速养老金融的数智化演进。中欧基金通过工业化投研体系与AI科技赋能服务,实现从智慧问答、账户开户到资产配置的全流程数智化升级,提升服务效率与需求匹配精准度。博时基金则借助智能投顾服务,针对不同人群的风险偏好与养老需求,设计风险资产下滑曲线,优化资产配置比例。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表示,通过数字化工具与养老目标基金的深度融合,可构建全周期养老解决方案。例如,利用智能算法动态调整权益与固收资产比例,适配不同年龄段风险偏好;依托数智化投研平台,优化投资策略,提升资产配置效率。
投教实践:弥合认知差,唤醒长期规划意识尽管个人养老金产品市场表现亮眼,但投资者教育水平与投顾服务的适配性仍存不足。为此,行业正从产品设计与投教服务两端破局。招商基金提出,养老产品设计需贴合国内投资者教育水平,避免生搬硬套海外经验;中欧基金则通过丰富产品工具供给,加强解决方案能力,促进养老普惠金融发展。
在投教实践方面,博时基金构建“生态化”养老投教网络,联合机构编撰《中国养老金投资者获得感洞察报告》,提升大众认知;中欧基金打造“常态化”投教矩阵,依托自媒体开设养老专栏,结合线下活动实现“线上渗透+线下触达”;鹏华基金则以“场景化”渗透为特色,覆盖高校、社区、企业等多元场景,精准传递养老知识。
未来展望: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范围推广,叠加领取条件丰富等政策红利,公募基金正以多元产品矩阵与稳健业绩,为第三支柱建设注入持续动力。南方基金FOF投资部总经理李文良表示,个人养老金账户参与人数众多,已成为第一、第二支柱的重要补充,进一步夯实了全社会养老金储备。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基金公司需提高对中长期资金的服务能力,研究创设适配个人养老金投资的产品。当前,公募基金正加速落实这一要求,一方面加大个人养老产品布局力度,另一方面聚焦长期属性,开发风格稳定、策略清晰的养老目标基金。中欧基金认为,公募基金应力争提升长期投资业绩回报,培育“长钱长投”市场生态,推动养老服务从“单一机构供给”迈向“全生态协同共建”。
责编:王璐璐排版:刘珺宇校对:冉燕青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邮箱:bwb@stc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