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寒冬:协鑫科技如何破局与自救

发布时间: 2025-10-22 03:42:31

来源: 保山日报网 

  近期,光伏行业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收储”问题。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各企业生存压力巨大,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如此困境,行业曾寄希望于自律来渡过难关,但显然效果不佳,无人愿意主动割舍自身利益。于是,市场上流传起一个方案:成立一个收储平台,收购部分落后产能,给予补偿后让其退出市场。

  然而,截至目前,这个平台仍未正式成立,或者说尚未完成注册。尽管方案仍在推进中,但实施难度极大。说白了,这个收储平台主要是由两大硅料巨头发起的,尽管其命名为“中硅产能整合有限公司”,但这一名称的合法性尚存疑问。

  协鑫科技便是发起者之一。据协鑫透露,他们计划成立一支500亿的基金来推动此事。然而,考虑到协鑫自身的财务状况,这一数字显得颇为大胆。根据协鑫最近发布的三季报,其业绩依然不乐观,主要依靠出售资产才勉强实现扭亏为盈,此时再拿出巨额资金参与收储,显然力不从心。

  作为硅料行业的老二,协鑫科技确实拥有不俗的实力,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4%,并且掌握着颗粒硅这一独门技术,成本较其他硅料更低。颗粒硅的现金成本持续下降,今年一季度为27元/公斤,第二季度降至25元/公斤,第三季度更是低至24元/公斤,较其他硅料成本低约30%,优势显著。

  正因如此,光伏企业对颗粒硅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若非性能受限,几乎全部采用颗粒硅。协鑫科技也顺势大幅扩产,原本计划明年扩产至100万吨,后调整为80万吨。当前产能为48万吨,之前计划今年扩至60万吨,总共还需扩产32万吨,这一数字显得颇为夸张。

  扩产不仅对行业产生影响,对协鑫自身的现金流也是一大考验。即便按照单位投资成本5亿/万吨计算,也需要160亿资金。在行业依然低迷、公司依然艰难的情况下,这一投入显得尤为沉重。

  近年来,协鑫科技的账上现金持续减少,年中时仅剩45亿。同时,债务压力一直不小。尽管协鑫的整体债务规模相比其他光伏企业不算特别大,资产负债率百分之四十多也不算特别高,但财务底子并不厚实,流动比率很不乐观。

  尽管这两年的现金流较之前有所改善,但仍远远不够,资金压力巨大。9月份,协鑫科技通过定向增发47.36亿股,获得中东资本54.46亿的融资。除了拿出18亿用于产能优化外,其余资金或用于还债,或用于其他支出,甚至有说法称用于收储。然而,对于当前的光伏企业来说,几十个亿的资金并不算多。更何况协鑫还要逆势扩张,因此除了外部融资外,自身也在不遗余力地自救。

  根据前两天公布的三季度业绩公告,协鑫科技的光伏材料业务利润为9.6亿,其中出售一家子公司贡献了6.4亿,实际利润仅约3亿。这家被出售的联营公司虽未在公告中明确提及,但大家应该都知道是鑫华半导体。

  鑫华半导体虽未上市,但去年已完成上市辅导,今年上半年,朱共山还曾表示全力推动其在年内上市。然而,才过几个月,就突然被出售,这无疑是一次壮士断腕的决策。

  如果不是极度无奈,谁都不愿意出售鑫华半导体这样优质的公司。去年,鑫华半导体成功量产出13个9的电子级高纯多晶硅,这一纯度的多晶硅难度极大,之前一直被国外垄断。大家都知道光刻机卡脖子,半导体其实有个核心东西被卡脖子,另一个就是13个9的多晶硅。

  尽管我们已能生产大尺寸硅片,但这也是去年才突破的技术,而这种硅片正是需要13个9的多晶硅。说到这个话题,不得不提一下TCL中环,去年就是在包括中环在内的多家公司共同努力之下,终于生产出了12英寸的半导体硅片。

  去年,鑫华半导体在内蒙投资28亿建了一条产能1万吨的生产线,所有人都对此充满期待,因为国内每年的需求就要2万吨,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销售。而且,这种硅料的价格非常高,是光伏硅料的十倍。

  就是这样一家备受期待的公司,很多人都在翘首以盼其上市的那天,因为溢价基本上是确定的事情。然而,在协鑫科技看来,鑫华半导体再优质,也远远比不上颗粒硅的重要性。因此,协鑫果断出售了鑫华半导体,以缓解公司的财务压力。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钙钛矿技术,这也是协鑫科技押注的重点。然而,这项技术3年之内肯定没戏,5年内能技术成熟,就已经非常了不起。现在,协鑫科技等于把一切都赌在了颗粒硅上面,扩产还在继续,颗粒硅的优势也还在。但是,硅料价格就是不给面子,光伏行业的这场戏,依然充满变数。

  光伏这场戏,既是一场好戏,也是一场大戏。云里雾里,都耐心一点,别急着下注。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