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十四五期间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
2025-10-23 12:02:48
来源: 保山日报网
本报记者 王 观
在“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我国宏观政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与精准调控能力。通过实施对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贴息政策,精准对接供需两端,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消费活力;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持续发行,为“两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金融领域,“五篇大文章”相关贷款总量持续增长,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一项项政策的适时出台与落地实施,一笔笔资金迅速到位,惠及企业与民众,政策红利正不断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协同发力,“工具箱”储备充足,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在山东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国家区域性航空枢纽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节点,该项目在2022年至2024年间,连续获得了36亿元、40.3亿元、37亿元的专项债券资金支持。2023年,更是吸引了172.55亿元、期限长达40年的银团贷款跟进投入。社会资本与财政资金的有机结合,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增强了项目推进的底气。
从积极到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力度上不断加大。“十四五”以来,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今年更是进一步提升至4%;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总额超过10万亿元。
货币政策方面,从稳健到适度宽松,数量、价格、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得到灵活运用。自2020年以来至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已累计降准12次;累计下调政策利率9次,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
与此同时,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更加注重协调配合,强化政策统筹,实现同向发力。在更广泛的地区和更多领域,“财政+产业”政策协力拉动有效投资,“科技+金融”护航初创企业破土发芽,“财政+就业”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共同推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精准滴灌,资金用在刀刃上,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在湖北武汉汉阳区,知音东苑小区在改造资金的支持下,旧貌换新颜。宽敞的主干道、大型停车楼,以及与周边商业、教育、医疗、休闲等资源的有效连接,构建起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显著改善了2000余户居民的居住环境。
国家财政账本中,民生始终是分量最重、成色最足的部分。“十四五”时期,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9%;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有效减轻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在为高质量发展强本固基、增强内生动力。
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获得贷款“及时雨”,如安徽三多轴承有限公司计划升级近70条智能磨装生产线、40条全自动检测装配线;支农贷款不断档,甘肃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从种植、收购到加工、物流全链条更加顺畅,村民增收有了保障;以碳排放权作质押获得2000万元贷款,湖北黄麦岭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加快了节能减排的步伐,坚定了向绿色发展的方向前行。
灵活主动,宏观调控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利息能省下500元!”近期,决定在浙江杭州定居的刘先生正在为新家添置家具,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让他尝到了“甜头”,“省下来的这笔钱,我可以多买一个小家电。”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政策实招接连不断。既有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又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高质量供给,还推出育儿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红包”直达个人。截至今年上半年,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达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了补贴优惠。科学决策、果断出手,用“真金白银”激发了消费活力与潜力。
既利当前,又谋长远。从降准降息到创设新的政策工具,一揽子金融政策适时推出;从创造性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到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抓住时间窗口,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强化经济形势分析,时机更加灵活、发力更加精准,宏观政策组合拳在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上不断提质增效。
“十四五”时期,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宏观经济治理思路不断创新完善,宏观经济治理能力稳步提升,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蓄了磅礴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3日 01 版)
在“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期,我国宏观政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与精准调控能力。通过实施对个人消费贷款、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贴息政策,精准对接供需两端,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消费活力;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持续发行,为“两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金融领域,“五篇大文章”相关贷款总量持续增长,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这些举措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一项项政策的适时出台与落地实施,一笔笔资金迅速到位,惠及企业与民众,政策红利正不断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协同发力,“工具箱”储备充足,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在山东济南遥墙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国家区域性航空枢纽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节点,该项目在2022年至2024年间,连续获得了36亿元、40.3亿元、37亿元的专项债券资金支持。2023年,更是吸引了172.55亿元、期限长达40年的银团贷款跟进投入。社会资本与财政资金的有机结合,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增强了项目推进的底气。
从积极到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力度上不断加大。“十四五”以来,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今年更是进一步提升至4%;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总额超过10万亿元。
货币政策方面,从稳健到适度宽松,数量、价格、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得到灵活运用。自2020年以来至今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已累计降准12次;累计下调政策利率9次,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
与此同时,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更加注重协调配合,强化政策统筹,实现同向发力。在更广泛的地区和更多领域,“财政+产业”政策协力拉动有效投资,“科技+金融”护航初创企业破土发芽,“财政+就业”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共同推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精准滴灌,资金用在刀刃上,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在湖北武汉汉阳区,知音东苑小区在改造资金的支持下,旧貌换新颜。宽敞的主干道、大型停车楼,以及与周边商业、教育、医疗、休闲等资源的有效连接,构建起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显著改善了2000余户居民的居住环境。
国家财政账本中,民生始终是分量最重、成色最足的部分。“十四五”时期,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长29%;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有效减轻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在为高质量发展强本固基、增强内生动力。
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获得贷款“及时雨”,如安徽三多轴承有限公司计划升级近70条智能磨装生产线、40条全自动检测装配线;支农贷款不断档,甘肃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从种植、收购到加工、物流全链条更加顺畅,村民增收有了保障;以碳排放权作质押获得2000万元贷款,湖北黄麦岭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加快了节能减排的步伐,坚定了向绿色发展的方向前行。
灵活主动,宏观调控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利息能省下500元!”近期,决定在浙江杭州定居的刘先生正在为新家添置家具,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实施让他尝到了“甜头”,“省下来的这笔钱,我可以多买一个小家电。”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政策实招接连不断。既有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又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高质量供给,还推出育儿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红包”直达个人。截至今年上半年,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达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了补贴优惠。科学决策、果断出手,用“真金白银”激发了消费活力与潜力。
既利当前,又谋长远。从降准降息到创设新的政策工具,一揽子金融政策适时推出;从创造性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到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抓住时间窗口,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强化经济形势分析,时机更加灵活、发力更加精准,宏观政策组合拳在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上不断提质增效。
“十四五”时期,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宏观经济治理思路不断创新完善,宏观经济治理能力稳步提升,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航船行稳致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蓄了磅礴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3日 01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