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前三季度扭亏为盈:供需改善与政策红利双驱动

发布时间: 2025-10-23 17:42:39

来源: 保山日报网 

  近日,中国建材(03323.HK)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实现显著扭亏为盈,基础建材业务稳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成效显著。从行业供需矛盾改善到政策红利释放,再到新兴产业布局加速,中国建材正迎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资本市场对中国建材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港股中国建材股价累计上涨68.55%,成为行业复苏的标杆企业。

  行业供需矛盾改善,经营业绩显著修复近年来,建材行业面临市场需求下滑与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双重挑战。中国建材通过严格落实调控政策,加速低效产能退出,在“十四五”期间完成逾200条能耗超限熟料生产线和水泥粉磨生产线的出清。同时,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前完成重点区域水泥熟料超低排放改造目标,将存量规模优势转化为质量效益优势。

  业绩数据印证了转型成效。根据最新盈利预告,中国建材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未经审核的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约为29.5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6.84亿元实现大幅扭亏。公司指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水泥和商品混凝土销售成本下降、玻璃纤维价格上升及成本降低、风电叶片和涂料销量增加、联营公司利润提升,以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加。

  旗下子公司中材科技(002080.SZ)同样表现亮眼。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材科技实现营业收入217.01亿元,同比增长29.09%;净利润14.80亿元,同比增长143.24%,凸显集团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

  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打造第二增长极中国建材母公司中国建材集团围绕基础建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端发力”,通过布局半导体大硅片、光伏等关键赛道,提前研发储氢气瓶、柔性玻璃、发电玻璃等前沿材料,推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数据显示,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从2021年的34.8%跃升至2024年的61.9%,产业布局持续深化。

  在业务层面,中国建材低热水泥技术助力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突破民用客机复合材料结构件制备技术,建成全球首个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淮安基地,并推进“中国—埃及”“中国—埃塞俄比亚”联合实验室建设。近期,集团通过联合重组嘉宝莉、恒科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加速在建筑涂料、石墨负极、光伏玻璃等领域的产业整合。

  中国建材表示,将通过内生增长、并购重组和资本运作等方式,持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利润占比,构建多元化增长格局。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行业发展动能强劲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为建材行业注入新动能。生态环境部就水泥行业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方案征求意见,推动供给端限产控产、加速落后产能出清。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严控水泥玻璃产能,严禁新增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产能。中国水泥协会则要求企业统一熟料生产线备案产能与实际产能,遏制行业“内卷”。

  机构分析指出,随着冬季错峰生产来临,水泥企业推涨价格,叠加煤价上涨预期,将进一步支撑水泥价格。银河证券认为,在“反内卷”政策推动下,水泥行业供需矛盾逐步缓和,区域龙头企业盈利有望修复。申万宏源则预计,第四季度行业产能收缩或将提速,提升市场集中度,利好龙头企业。

  作为行业龙头,中国建材的水泥、玻璃纤维等业务规模保持全球领先,未来将持续受益政策与市场双重红利。公司表示,将全面落实稳增长工作方案,打造“无机+有机+复材”产业矩阵,扎实推进各项稳增长措施落地。

  基本面向好之下,中国建材持续获得资金青睐。自2024年9月以来,港股中国建材股价震荡上行,2025年累计涨幅达68.55%,彰显市场对其长期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