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与伊利:竞争与共生的乳业双雄之路

发布时间: 2025-10-23 20:23:13

来源: 保山日报网 

  富凯摘要乳业双雄从竞争走向共生,共同开拓新蓝海已成行业破局关键。

  作者|辛思路

  在中国乳业版图中,蒙牛与伊利的双雄格局始终是行业焦点。但面对消费需求疲软与产品同质化困境,两大巨头的竞争逻辑正发生深刻转变——从零和博弈转向生态共建,这或许才是破解行业困局的核心密码。

  行业寒冬倒逼生态重构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生鲜乳均价跌至3.04元/公斤,较90%牧场的3.5元/公斤盈亏平衡线低13%。尼尔森监测更显示,今年6月乳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9.6%,线下渠道降幅达12.7%。在现制茶饮、植物基饮品等替代品的冲击下,传统液态奶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这种行业性危机在产品端表现尤为明显。当特仑苏与金典在常温奶领域展开拉锯战时,整个液态奶品类已占据乳制品总量的92.7%,而奶酪、黄油等深加工产品占比不足7.3%。这种结构性失衡,迫使头部企业必须重新思考竞争策略。

  从包装之争到价值共创两大巨头在产品创新上的博弈从未停歇。2015年蒙牛精选牧场凭借云牧场可视化系统斩获全球乳业创新大奖,其首创的"奶源可视化"概念重构了消费者对品质的认知。而伊利金典虽以"有机"概念占据高端市场,但在奶源地价值挖掘上始终滞后半步。

  包装设计的"撞脸"现象更成为行业独特景观。从雪糕产品的绿色心情与伊利心情,到特仑苏沙漠有机包装斩获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后引发的跟风设计,这些争议背后折射出行业创新乏力的现实。但值得注意的是,蒙牛在面对模仿时选择专注战略升级,2024年特仑苏沙漠有机系列销售额突破50亿元,证明真正的竞争壁垒在于价值创造而非形式模仿。

  新蓝海的共生逻辑在B端市场,双雄已展开默契的生态共建。蒙牛专业乳品客户覆盖率半年内从30%飙升至60%,伊利B端业务营收占比达15%,双方在现制茶饮、烘焙连锁等领域的供应占比均超30%。这种竞合关系在低温奶市场表现尤为突出:蒙牛每日鲜语与伊利低温白奶同步实现20%以上增长,共同将该品类市场规模推升至800亿元。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产业价值链重构。随着国内乳企在奶酪、稀奶油等深加工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头部企业正从C端消费市场向B端供应链延伸。星巴克、瑞幸等咖啡品牌年消耗鲜奶超40万吨,烘焙连锁年用稀奶油达15万吨,这些增量市场正在重塑乳业竞争格局。

  价值深耕时代的竞争哲学当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蒙牛与伊利的战略选择呈现惊人共识。蒙牛构建"特仑苏+精选牧场"的双塔矩阵,前者以沙漠有机抢占300亿级高端市场,后者承接中端品质升级需求;伊利则通过金典+QQ星形成全年龄段覆盖,双方在功能乳品、学生奶等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互补。

  这种竞合关系在国际化布局中更为明显。两家企业同期在东南亚建设乳品加工基地,共享冷链物流资源,共同对抗区域乳企的本土优势。正如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专家所言:"当双雄开始共建产业生态时,中国乳业才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

  站在行业转折点上,蒙牛与伊利的竞争故事已超越商业范畴。从包装设计的微创新到产业生态的重构,从市场红海的厮杀到新蓝海的共拓,这对乳业双雄正在书写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生动范本。当行业寒冬成为创新催化剂,或许正是中国乳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开始。

  免责声明

  富凯财经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担

  本文由富凯财经原创,转载联系后台,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