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早筛第一股诺辉健康将退市,销售造假风波致估值暴跌

发布时间: 2025-10-23 20:42:26

来源: 保山日报网 

  停牌超过18个月后,10月22日晚间,港股上市公司诺辉健康(06606.HK)发布公告称,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已正式决定取消其上市资格。这一决定标志着曾被誉为“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的诺辉健康,即将告别资本市场。

  回溯事件发展,2023年8月,诺辉健康陷入“九成销售收入造假”的舆论漩涡。一篇题为《关于诺辉健康财务数据造假的调查报告》的材料在网络流传,报告出具方Capitalwatch推算,诺辉健康2022年实际销售额仅为7695万元,与其公布的7.65亿元销售额相差近十倍。诺辉健康当时回应称,报告信息严重歪曲事实,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2024年3月,诺辉健康聘请的审计机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其销售真实性等问题提出质疑,尤其是明星产品“常卫清”的销售模式有效性及商业合理性。德勤要求诺辉健康进行独立调查,导致公司宣布推迟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并自2024年3月28日起停牌。

  2024年9月,德勤辞去诺辉健康审计机构职务;同年12月,诺辉健康创始人朱叶青辞去董事会主席及CEO职务;2025年2月,股东特别大会以79.89%的支持率罢免朱叶青的执行董事职务。截至目前,诺辉健康仍未披露2023年、2024年年度报告,也未公布独立调查结果及内部监控核查情况。

  资料图 图据视觉中国

  被指九成销售收入造假,审计机构“反水”后停牌至今公开资料显示,诺辉健康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高发癌症居家早筛赛道,主要从事结直肠癌、胃癌及宫颈癌等筛查产品的研发、临床开发、检测运营及商业化业务。2021年2月,诺辉健康在港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

  2023年8月的财务造假传闻,将诺辉健康推上风口浪尖。Capitalwatch的报告指出,诺辉健康通过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将一份样本拆分给若干个虚假检测账户等方式伪造销售业绩。诺辉健康彼时否认指控,并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追责。

  2024年3月,德勤的质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信任。德勤对“常卫清”的销售模式、销售及营销开支的有效性提出异议,要求诺辉健康进行独立调查。随后,诺辉健康宣布推迟发布年报并停牌。

  2024年9月,德勤辞去审计职务;同年12月,创始人朱叶青辞职;2025年2月,朱叶青被罢免执行董事职务。截至目前,诺辉健康仍未发布2023年、2024年年度报告,也未公布独立调查结果。

  根据港交所规定,主板上市公司连续停牌18个月,可取消其上市地位。10月22日晚,诺辉健康发布公告称,因未能于2025年9月27日前履行复牌指引,港交所上市委员会已决定于2025年10月27日上午9时起取消其上市地位。

  近日,有行业媒体报道称,诺辉健康伪造销售业绩属实,并以“常卫清”为例,指出其常用手法包括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将一份样本拆分给若干个虚假检测账户等。针对这些质疑,10月23日,红星资本局向诺辉健康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明星产品注册证将到期,股票估值几乎“归零”资料显示,诺辉健康已上市并商业化三款产品。其中,“常卫清”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肠癌筛查产品,“幽幽管”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幽门螺杆菌消费者自测产品,“噗噗管”是中国首个获批的便隐血(FIT)居家自测器。

  “常卫清”于2020年11月获批上市,一度受到市场关注。据微信公众号“诺辉”介绍,“常卫清”是一种无痛无创的肠道防癌早筛产品,提供粪便样本就能检测肠癌风险。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医疗器械注册证有效期一般为五年,据国家药监局网站信息,“常卫清”的医疗器械注册批文将于今年11月8日到期。

  截图自淘宝App

  10月23日,红星资本局就目前“常卫清”销售情况以及是否在准备重新申请注册证等问题致电诺辉健康的公开咨询电话,对方客服表示,目前该产品在正常销售并使用,有关注册证的问题暂未接到通知。

  红星资本局在淘宝、京东等平台看到,“常卫清”的销售商家主要为诺辉健康旗舰店与平台自营药房。以淘宝平台为例,“常卫清”仅在诺辉健康旗舰店与阿里健康大药房有售,单盒售价分别为1235元和1287元,与原价1996元相比,目前售价仅为原价六折多。

  诺辉健康公司网站对“常卫清”、“幽幽管”、“噗噗管”的销售数据披露,也都停留在2023年上半年。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诺辉健康停牌前的股价为14.14港元/股,较26.66港元/股的发行价已近腰斩。近一年来,诺辉健康还频频被公募基金下调估值,投资者损失惨重。

  据红星资本局统计,去年9月以来,海富通、光证资管、路博迈、大成、富国、工银瑞信、中庚等基金公司对诺辉健康的估值进行了下调。从最新的情况看,今年9月27日、9月30日,兴银基金、富国基金均宣布继续下调该股票估值至0.01港元/股,几乎“归零”。

  红星新闻记者 蒋紫雯编辑 余冬梅审核 何先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