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双双赴港上市,自动驾驶赛道迎新变局
发布时间:
2025-10-25 03:22:46
来源: 保山日报网
当你在深夜用手机叫车,一辆没有驾驶员的Robotaxi平稳驶来;当城市街道的环卫工作被自动驾驶车队接管,这些科幻场景正成为现实。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独角兽企业文远知行(WeRide Inc.)已在30余个城市部署智能出行解决方案,从广州到阿布扎比,其技术触角正深刻改变着人类出行方式。
一、双重上市背后的资本博弈
2024年10月登陆纳斯达克后,文远知行迅速启动港股双重主要上市进程。根据港交所10月19日披露,这家手握七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企业已通过上市聆讯,有望成为港股"Robotaxi第一股"。尽管最新季度财报显示其核心业务收入同比暴增836.7%,但自2017年成立以来累计亏损已达94.23亿元的财务现实,暴露出自动驾驶行业"技术烧钱"的残酷本质。
公司构建的"WeRide One"通用技术平台,支撑起涵盖Robotaxi、Robobus、Robovan等五大产品线的"1+5"矩阵。这种多元化布局实为对冲Robotaxi漫长商业化周期的风险策略,正如创始人韩旭所言:"环卫车和巴士的订单增长能为企业提供宝贵现金流。"2025年二季度财报印证了这一判断,Robotaxi业务以4590万元营收占比36.1%,创下单季最高纪录。
二、中东战场与全球扩张
文远知行的国际化战略在中东地区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5月启动的沙特完全无人驾驶测试,7月获得的该国首张自动驾驶牌照,以及与Uber在利雅得的合作运营,构建起覆盖海湾国家的智能出行网络。在阿布扎比,搭载GXR车型的车队日均完成数十次行程,单次平均里程超6公里的运营数据,验证了技术落地的可行性。
国内市场同样动作频频,继广州、北京实现L4级无人驾驶运营后,2025年7月与奇瑞、锦江出租合作的上海网约车服务,标志着自动驾驶正式进入第十座城市。这种"国内外双线作战"的模式,既展现了技术自信,也暴露出资金链的紧张态势。
三、资本局中局:从广汽到Uber
持续亏损状态下,文远知行通过"投资+业务"绑定构建资本护城河。2018年获得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战略投资,2021年吸引宇通集团、CMC资本等入局,2024年广汽集团注资,2025年Uber与Grab的融资更将其Robotaxi车队直接接入Uber"Autonomous"专区。这种资本与业务的深度耦合,既保障了研发资金,也拓展了商业化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前创始人王劲创立的中智行因1.5万元债务破产的案例,为行业敲响警钟。天眼查数据显示,该企业涉及执行金额超4700万元,多数案件处于"执行不能"状态,折射出自动驾驶创业的高风险性。
四、双雄争霸:文远知行VS小马智行
与文远知行同步推进港股上市的小马智行,正上演着激烈的头部竞争。这家由百度前T10级员工楼天城联合创立的企业,业务覆盖Robotaxi、Robotruck及技术授权三大板块。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其1.54亿元总营收略高于文远知行,但300辆的车队规模与1200+辆的对手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6月的高管"隔空交锋"颇具戏剧性:小马智行CTO楼天城称"多数企业落后两年半",文远知行CFO李璇则回击"先跑几十辆车再说"。这场争论背后,是L4级自动驾驶普遍面临的盈利困境。毕马威预测中国主要城市将在2030年实现大规模应用,意味着企业需做好长期投入准备。
五、上市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文远知行港股IPO募资将主要用于研发、L4车队量产及营销。在自动驾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关键阶段,资本市场的态度将成为决定行业格局的重要因素。当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在港股会师,这场关乎技术路线、资本运作与商业模式的综合竞赛,才刚刚拉开序幕。
通往大规模商业化的道路布满荆棘,资本消耗、技术迭代、政策监管等挑战接踵而至。上市或许能为企业赢得喘息之机,但真正的胜利属于那些能率先突破盈利困局、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的企业。自动驾驶行业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