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统筹消费与投资平衡
发布时间:
2025-10-26 19:23:03
来源: 保山日报网
盛松成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
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作为2035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衔接期,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公报以‘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定位这一阶段,既强调‘质的有效提升’,也要求‘量的合理增长’。根据测算,为达成2035年人均GDP超2万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目标,未来十年需保持年均4.5%以上的经济增速。这一目标体现了‘两步走’战略的连贯性: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文结合四中全会精神,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抓手公报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置于首要位置,标志着创新驱动战略进入深化阶段。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在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数据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刚超30%,与美国(47.5%)存在显著差距,尤其在研发、信息技术等高附加值领域。美国制造业占比虽低(约10%),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达有效支撑了其全球竞争力。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与‘促进服务业优质发展’,为服务业赋能高端制造指明了方向。在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背景下,先进服务业已成为高端制造不可或缺的支撑。
二、内需扩大:消费与投资的良性互动机制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列为首要任务,标志着宏观政策从投资驱动向消费引领的转型。当前我国产能利用率(74.6%)低于历史均值(77%),反映出传统投资扩张模式的局限性。消费与投资并非对立关系:消费增长不仅能直接拉动需求,还能通过需求升级引导高效投资。例如,5G与新能源车产业的崛起,正是消费升级驱动产业转型的典型案例。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惠民生与促消费结合’‘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通过育儿补贴、技能人才培养等措施,构建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此外,建议通过税制改革(如优化增值税分配机制)激发地方政府促消费积极性,破解‘生产地原则’对消费地补偿不足的难题。
三、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政策适配公报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呼应了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双向投资格局。2015年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DI)规模超过引入外资(FDI),贸易伙伴多元化趋势显著:对东盟、欧盟、美国出口占比从2019年的50.8%降至2024年的45.5%,而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升至47%。与此同时,人民币跨境结算比例已达30%(广东等地区超50%),有效降低了企业汇率风险。建议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成为‘类避险货币’:依托我国低通胀、巨额外储等宏观稳定优势,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权重,缓解资本外流压力,为货币政策创造更大操作空间。
四中全会精神的核心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统筹‘质’与‘量’的协同,通过创新驱动、内需扩大与对外开放的三重路径,实现2035年现代化目标。这一过程既强调经济效率,也注重民生改善与共同富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作为2035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键衔接期,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公报以‘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定位这一阶段,既强调‘质的有效提升’,也要求‘量的合理增长’。根据测算,为达成2035年人均GDP超2万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目标,未来十年需保持年均4.5%以上的经济增速。这一目标体现了‘两步走’战略的连贯性: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文结合四中全会精神,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创新驱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抓手公报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置于首要位置,标志着创新驱动战略进入深化阶段。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在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数据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刚超30%,与美国(47.5%)存在显著差距,尤其在研发、信息技术等高附加值领域。美国制造业占比虽低(约10%),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达有效支撑了其全球竞争力。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与‘促进服务业优质发展’,为服务业赋能高端制造指明了方向。在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背景下,先进服务业已成为高端制造不可或缺的支撑。
二、内需扩大:消费与投资的良性互动机制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列为首要任务,标志着宏观政策从投资驱动向消费引领的转型。当前我国产能利用率(74.6%)低于历史均值(77%),反映出传统投资扩张模式的局限性。消费与投资并非对立关系:消费增长不仅能直接拉动需求,还能通过需求升级引导高效投资。例如,5G与新能源车产业的崛起,正是消费升级驱动产业转型的典型案例。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惠民生与促消费结合’‘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通过育儿补贴、技能人才培养等措施,构建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平衡。此外,建议通过税制改革(如优化增值税分配机制)激发地方政府促消费积极性,破解‘生产地原则’对消费地补偿不足的难题。
三、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政策适配公报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呼应了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双向投资格局。2015年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ODI)规模超过引入外资(FDI),贸易伙伴多元化趋势显著:对东盟、欧盟、美国出口占比从2019年的50.8%降至2024年的45.5%,而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升至47%。与此同时,人民币跨境结算比例已达30%(广东等地区超50%),有效降低了企业汇率风险。建议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成为‘类避险货币’:依托我国低通胀、巨额外储等宏观稳定优势,提升人民币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权重,缓解资本外流压力,为货币政策创造更大操作空间。
四中全会精神的核心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统筹‘质’与‘量’的协同,通过创新驱动、内需扩大与对外开放的三重路径,实现2035年现代化目标。这一过程既强调经济效率,也注重民生改善与共同富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