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外卖惊现“配货”现象,消费者该如何看待这一趋势?

发布时间: 2025-10-30 09:24:13

来源: 保山日报网 

  在奢侈品市场中,“配货”早已不是新鲜事——消费者为购买热门爆款,往往需要搭配购买更多商品。然而,近期奶茶外卖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现象,引发广泛讨论:喝杯奶茶竟也需要“配货”了?这一趋势究竟是市场调节的必然结果,还是对消费者权益的隐性侵害?本文将从多维度解析这一现象。

  一、奶茶外卖为何需要“配货”?据《南方周末》报道,外卖平台兴起后,“奶茶配货”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消费者发现,单点一杯中杯奶茶常因未达起送费门槛而无法配送,需加购小料、周边或升级杯型才能下单。网友调侃:“狂加小料凑起送费,我愿称之为奶茶配货”“本想喝杯普通奶茶,最后加料加成八宝粥了”。

  以实际案例为例,某三线城市外卖平台显示:蜜雪冰城起送费15元(距离1.3公里),茶百道18元(同距离),古茗20元(距离2.2公里)。若消费者仅点一杯8元的蜜雪冰城饮品,系统会提示“差6.4元起送”,迫使消费者额外购买无关商品。这种“强制凑单”模式与奢侈品品牌爱马仕的配货策略如出一辙——后者要求消费者购买经典款包包时,需搭配购买丝巾、饰品等商品。

  商家设置起送费的本质是成本覆盖需求。外卖订单的刚性成本包括平台抽成(15%-25%)、配送费(3-6元/单)、包装费(1-2元/单)及人工成本。以一杯15元的奶茶为例,商家实际到手可能不足10元,若扣除原料成本后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因此,提高客单价成为维持盈利的必然选择。

  二、奶茶“配货”趋势的深层逻辑1. 行业特性放大成本矛盾茶饮属于高频次、低价值的冲动型消费品类,国内现制茶饮均价已从30元/杯降至十几元,头部品牌甚至推出9.9元促销款。相比之下,正餐外卖消费者对30元以上的套餐接受度较高,天然具备承载配送成本的能力。而奶茶作为非必需消费品,定价弹性较小,商家只能通过多件销售弥补单笔订单成本缺口,导致“配货”现象难以避免。

  2. 市场调节的效率优化从产业逻辑看,起送价机制是市场自动调节的结果。低客单价订单会分散配送资源,降低骑手单位时间效率,而起送价可筛选掉低效订单,使骑手集中配送高客单价订单,从而降低平台整体运营成本。这一机制符合经济学中的效率优化原则,但消费者体验却因此受损——被迫购买不需要的商品,实际支出增加,长期可能削弱对奶茶外卖的需求粘性。

  三、如何破解奶茶“配货”困局?1. 商家优化成本结构奶茶企业可通过以下方式降低成本:优化供应链管理(如集中采购降低原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如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采用环保包装材料(降低包装费)。同时,通过创新产品(如推出高附加值新品)或提升服务质量(如提供定制化服务)增加产品溢价,抵消价格战影响。

  2. 平台调整抽成比例外卖平台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桥梁,其抽成比例直接影响商家定价策略。平台可适当降低对中小商家的抽成,或推出“低起送费商家扶持计划”,减轻其运营负担。例如,对单量达标但客单价较低的商家给予抽成减免,鼓励其优化价格策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结语奶茶外卖的“配货”趋势,是行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既体现了市场机制对成本与效率的理性调节,也暴露了消费需求与成本结构之间的深层矛盾。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商家、平台与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商家优化成本与创新,平台调整规则与支持,消费者理性选择与反馈。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