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停摆致美联储降息存争议,内部分歧与数据缺失成焦点

发布时间: 2025-10-31 08:24:23

来源: 保山日报网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冯亚仁】“尽管在‘盲目飞行’,美联储最终宣布再次降息。”英国广播公司30日报道称,美联储当地时间周三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3.75%至4%之间。这是美联储继9月17日降息25个基点后再次采取行动,也是自2024年9月以来的第五次降息。这一决定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美国政府停摆数周、经济数据缺失的背景下,美联储的决策逻辑备受质疑。

  美联储“在雾中驾驶”:降息决议背后的分歧与不确定性

  据报道,此次降息是美联储今年第二次下调利率,旨在缓解失业率上升压力。然而,当前利率已降至近三年最低水平,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迅速走强。市场原本普遍预期12月将迎来第三次连续降息,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决议后的发言中释放了谨慎信号。受其“对12月降息不确定”的表述影响,美股当天盘中跳水,仅纳指小幅上涨。投资者普遍认为,美联储可能因经济显现“轻度滞胀”迹象(通胀高企与就业乏力并存)而调整政策立场。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内部对此次决议存在显著分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决策层在“应继续多大程度刺激经济”问题上争论激烈,19名政策制定者对未来利率路径的意见尖锐对立。鲍威尔在记者会上承认,通胀顽固与就业疲软的双重压力加剧了决策难度。他用一个比喻形容当前局势:“当你在雾中驾驶时,会放慢速度。”这一表述直指美联储在缺乏关键数据支持下的“盲判”困境。

  政府停摆致数据缺失:美联储“盲判”经济风险加剧

  此次降息决议的特殊性在于,美联储是在缺乏整整一个月关键经济数据的情况下制定的。鲍威尔明确表示,政府停摆导致数据发布中断,美联储无法全面评估美国经济状况。例如,原定于11月13日发布的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因政府关门未能出炉,而美联储青睐的另一项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也同步缺席。美国劳工统计局前委员格罗什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直言:“这种情况非常令人担忧”,并担心美联储可能“盲目行事”。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吉姆·里德则指出,随着政府停摆进入第五周,鲍威尔或将被迫转向资产负债表政策、政策框架审查等非数据依赖领域。

  关税通胀“形势依然不明朗”:企业缓冲效应与长期风险并存

  英国《卫报》报道称,美联储此次降息正值美国经济面临多重不确定性:政府停摆、新一轮关税政策实施以及通胀压力持续。鲍威尔在演讲中提到关税通胀问题时表示,“形势依然不明朗”。尽管最新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新一轮关税生效后总体通胀未显著上升(企业消化了部分成本),但决策者预计“关税带来的额外通胀压力仍会继续上升”,因其影响需时间在生产链中传导。鲍威尔重申,美联储“有理由相信”关税引发的通胀将是暂时的,但也承认,若政府停摆导致数据持续缺失,这一判断将难以验证。

  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人选引关注:政治现实与经济挑战交织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要求“大幅降息”以刺激经济、降低政府融资成本的背景下,美联储的独立性成为焦点。特朗普曾抨击鲍威尔行动迟缓,甚至试图罢免另一位现任理事。与此同时,美联储也在适应新的政治现实:近期悄然搁置拜登时期推出的多元化与气候相关项目,裁员10%,并要求职员全面恢复现场办公。随着鲍威尔任期将于明年5月届满,多方关注下一任主席人选。综合多家美媒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正主导遴选工作,名单已缩减至5人,涵盖白宫、美联储及私人部门。预计白宫最早将在12月宣布继任者,但最终决策权仍在美国总统手中。

  CNN分析称,这一安排可能造成罕见局面:在鲍威尔仍在任的数月中,美国经济或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来自现任主席,另一种来自被提名的“影子主席”,两人对经济走向的论调可能针锋相对。报道进一步指出,无论谁被选中,新任主席都将面临两难困境:在美国政府激进经济政策推动下,美国经济正同时承受通胀上升与增长放缓的双重压力,而美联储内部对这些政策的影响看法不一,分歧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