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产业崛起:万亿赛道与投资机遇

发布时间: 2025-11-03 09:44:48

来源: 保山日报网 

  10月31日深夜,中国航天再次迎来历史性时刻——神舟二十一号载人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升空,数万名航天爱好者通过直播见证了这一壮举。次日凌晨,飞船以创纪录的3.5小时完成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11月1日清晨,神舟二十号乘组与新乘组在太空完成‘会师’,这场跨越400公里的‘握手’不仅书写了中国载人航天2025年的完美收官,更彰显了我国航天工程体系的成熟与自信。

  政策定调:航天强国纳入国家战略今年中国航天产业的政策定位达到新高度。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首次将‘航天强国’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并列,明确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设目标。这一战略定位的升级,为商业航天发展注入强劲政策动能。

  据分析机构测算,2024至2030年间,中国商业航天卫星通信产业链整体增量将达6536亿至7655亿元。参考SpaceX约2100亿美元的估值,结合国内主要运营商的星座组网计划,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级,相关ETF产品如航空航天ETF(159227)将直接受益。

  万亿赛道:产业端进入爆发期国家航天局局长单忠德透露,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超600家,广义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20%。截至2025年7月,国内已有25个商业航天发射工位投入运营或建设中,浙江宁波、四川凉山、广东阳江等地的新发射中心也在加速筹备。

  在卫星发射领域,GW星座的发射频率从两个月缩短至3-5天,千帆星座启动发射招标,海南商发1号和2号工位实现常态化发射。民营火箭企业迎来发展高潮,大型液体火箭首飞在即,可重复使用技术实验稳步推进,多家企业已启动IPO辅导。

  国海证券报告指出,中国商业航天卫星通信产业链正经历量级跃升。中信证券则强调,随着中国星网和G60千帆星座进入批量化发射阶段,大运力、低成本的商业航天新时代已然开启。

  投资利器:全产业链ETF布局指南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参与航天产业投资存在技术门槛。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为例,其采用的远程导引优化技术将对接时间压缩至3.5小时,这类前沿突破需要深厚的专业积累才能理解。

  华夏基金旗下的航空航天ETF(159227)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优选工具。该产品紧密跟踪国证航天指数(CN5082),军工行业占比高达98.2%,覆盖航空装备、航天装备、卫星导航等关键环节。其成分股包括光启技术、中航沈飞、航发动力等全产业链龙头,完美契合‘空天一体’战略方向。

  数据显示,该ETF已连续10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吸金’超4.26亿元,最新规模达17.3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2025年三季报显示,其前十大重仓股涵盖战斗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等核心领域。

  专业管理:基金经理背景解析航空航天ETF(159227)由单宽之管理,其曾任前海金融控股投资经理助理、华宝基金基金经理助理,2024年加入华夏基金后,历任数量投资部研究员,现同时管理半导体材料设备、创业板50等多只ETF产品,拥有丰富的指数基金管理经验。

  风险提示:文中观点仅供参考,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购买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匹配的产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