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与张一鸣:京东抖音双十一“价格战”背后的商业博弈
发布时间:
2025-11-03 11:25:41
来源: 保山日报网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作者:海棠葉编辑:陈涧设计:岚昇
双十一大促的硝烟尚未完全弥漫,电商圈的“口水战”却已提前打响。这场风波的主角,表面是京东、抖音与美的三方围绕价格策略的拉扯——抖音指责京东“二选一”,京东则暗讽抖音操纵舆论;实则是刘强东与张一鸣两位商界领袖的“隔空对决”。一个是坚守货架电商、以价格优势为护城河的京东掌舵人,一个是凭借直播电商逆袭、抢占核心品类的抖音创始人,从平台规则到舆论攻防,从品类争夺到商家资源,两家企业的每一次交锋都充满火药味,甚至有人直言:“这简直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谁动了我的价格”:一张500万罚单引发的风暴
这场争端的导火索是一张500万元的罚单。10月下旬,京东宣布双十一加码比价策略:平台将加大巡查力度,要求商品价格不得高于其他平台,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消息一出,“京东被曝靠二选一管商家定价”“京东二选一和促消费大方向对着干”等话题迅速登上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热榜,舆论持续发酵。10月24日,抖音大家电负责人李文涛在朋友圈公开批评京东,直指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随后,京东前采销王立品等人回应称,京东采销的核心是“比价”,目的是为消费者争取合理价格,属于正常商业操作,与“二选一”无关,指责竞争对手“扣帽子”将消费者利益当作商战工具。10月28日,一张截图将争议推向高潮:美的因价格未与京东对齐被罚款500万元,舆论瞬间炸锅,双方交锋进入白热化阶段。京东内部人士回应称,所谓“巨额罚款”“二选一”等话题频繁登上热榜,甚至同一话题反复出现,即使辟谣后仍持续发酵,既是对京东正常价格策略的曲解,也有借法律标签制造负面舆论的嫌疑。抖音电商内部人士则反驳称,京东的回应证实了其限制商家在其他平台自主经营权的事实,并以巨额罚款威胁商家禁止参与抖音电商营销活动。更具戏剧性的是,京东家电家居采销杨旭在活动中公开表示,京东在抖音平台没有话语权,抖音利用内容优势操纵舆论属于不正当竞争;而李文涛则实名反击,称“京东二选一属实”,并抛出关键证据:京东组建“巡查团”紧盯抖音直播间,若商家使用抖音双十一优惠券导致价格低于京东,将面临单个商品500万元、三个商品4500万元的高额罚单,且已有商家实际被罚。双方各执一词,舆论热度持续攀升。
京东失守前三:直播电商浪潮下的行业洗牌
夹在中间的美的出面否认巨额罚款,但舆论场热度未减。这场争端的背后,是京东与抖音商业地位的微妙变化。十年前,刘强东已是商界名流:2006年京东销售额突破亿元,2010年凭借1.5亿美元融资成为全国领先自营电商,2014年更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260亿美元。而同期的张一鸣,还在酷讯、微软等公司从基层工程师做起,或折腾九九房等垂直项目,事业方向尚未明确。这种差距延续至2016年:抖音虽已推出并爆发增长,但字节跳动尚未全国闻名,张一鸣仍处于崛起前夜;而刘强东早已是成功标杆,京东商业地位稳固。甚至在抖音成为国民级平台(日活用户超6亿)后,京东仍是其广告业务的“第一大金主”——2023年双十一期间,京东在抖音的广告投放额超20亿元,远超其他品牌。然而,行业格局在2025年初悄然改变。最新交易额数据显示,阿里稳居榜首,拼多多紧随其后,抖音电商跃居第三,而京东被挤出前三。这是中国电商行业十年未有的大调整,也是京东十年来的首次滑坡。事实上,刘强东早有预感:2022年年终总结后,他罕见地使用犀利言辞,随后2000名中高层集体降薪,一线员工福利大幅提升。但这份坚守,在京东掉出前三的现实面前,多了几分孤勇。
双十一结局已定?消费者不买账的“复杂规则”
京东的失势,与直播电商的崛起密不可分。2024年,中国直播电商交易额达4.3万亿元,占网上零售总额的30%,贡献了行业80%的新增量。抖音凭借短视频流量优势与精准算法推荐,成为最大赢家——其电商交易额增长30%,增速领跑行业。一边是凭直播电商逆袭的流量新贵,一边是守不住前三的传统巨头,京东与抖音的“仇人相见”,实属商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但这场争端远非“二人转”:阿里、小红书等玩家早已入局。阿里虽稳居交易额榜首,却未松懈:天猫取消沿用13年的跨店满减,推出“官方立减15%起”的直降模式,并强化88VIP会员体系,试图通过精细化运营巩固存量优势;小红书则将“立减15%及以上”设为商家参与大促的核心门槛,承接站内旺盛的种草需求。双十一战鼓未响,各大平台已杀红眼:京东9日开打,比去年提前5天;抖音推出57天超长促销;天猫则以31天大促应对。然而,热闹背后,消费者态度已变。2015年“跨店满减”刚推出时,用户为省50元愿花10分钟凑单;但到2024年,央视财经调查显示,68%的消费者因规则复杂直接放弃。平台打破头,消费者却不买账——这或许才是今年双十一最值得关注的结局。
双十一大促的硝烟尚未完全弥漫,电商圈的“口水战”却已提前打响。这场风波的主角,表面是京东、抖音与美的三方围绕价格策略的拉扯——抖音指责京东“二选一”,京东则暗讽抖音操纵舆论;实则是刘强东与张一鸣两位商界领袖的“隔空对决”。一个是坚守货架电商、以价格优势为护城河的京东掌舵人,一个是凭借直播电商逆袭、抢占核心品类的抖音创始人,从平台规则到舆论攻防,从品类争夺到商家资源,两家企业的每一次交锋都充满火药味,甚至有人直言:“这简直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谁动了我的价格”:一张500万罚单引发的风暴
这场争端的导火索是一张500万元的罚单。10月下旬,京东宣布双十一加码比价策略:平台将加大巡查力度,要求商品价格不得高于其他平台,否则将面临高额罚款。消息一出,“京东被曝靠二选一管商家定价”“京东二选一和促消费大方向对着干”等话题迅速登上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热榜,舆论持续发酵。10月24日,抖音大家电负责人李文涛在朋友圈公开批评京东,直指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随后,京东前采销王立品等人回应称,京东采销的核心是“比价”,目的是为消费者争取合理价格,属于正常商业操作,与“二选一”无关,指责竞争对手“扣帽子”将消费者利益当作商战工具。10月28日,一张截图将争议推向高潮:美的因价格未与京东对齐被罚款500万元,舆论瞬间炸锅,双方交锋进入白热化阶段。京东内部人士回应称,所谓“巨额罚款”“二选一”等话题频繁登上热榜,甚至同一话题反复出现,即使辟谣后仍持续发酵,既是对京东正常价格策略的曲解,也有借法律标签制造负面舆论的嫌疑。抖音电商内部人士则反驳称,京东的回应证实了其限制商家在其他平台自主经营权的事实,并以巨额罚款威胁商家禁止参与抖音电商营销活动。更具戏剧性的是,京东家电家居采销杨旭在活动中公开表示,京东在抖音平台没有话语权,抖音利用内容优势操纵舆论属于不正当竞争;而李文涛则实名反击,称“京东二选一属实”,并抛出关键证据:京东组建“巡查团”紧盯抖音直播间,若商家使用抖音双十一优惠券导致价格低于京东,将面临单个商品500万元、三个商品4500万元的高额罚单,且已有商家实际被罚。双方各执一词,舆论热度持续攀升。
京东失守前三:直播电商浪潮下的行业洗牌
夹在中间的美的出面否认巨额罚款,但舆论场热度未减。这场争端的背后,是京东与抖音商业地位的微妙变化。十年前,刘强东已是商界名流:2006年京东销售额突破亿元,2010年凭借1.5亿美元融资成为全国领先自营电商,2014年更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260亿美元。而同期的张一鸣,还在酷讯、微软等公司从基层工程师做起,或折腾九九房等垂直项目,事业方向尚未明确。这种差距延续至2016年:抖音虽已推出并爆发增长,但字节跳动尚未全国闻名,张一鸣仍处于崛起前夜;而刘强东早已是成功标杆,京东商业地位稳固。甚至在抖音成为国民级平台(日活用户超6亿)后,京东仍是其广告业务的“第一大金主”——2023年双十一期间,京东在抖音的广告投放额超20亿元,远超其他品牌。然而,行业格局在2025年初悄然改变。最新交易额数据显示,阿里稳居榜首,拼多多紧随其后,抖音电商跃居第三,而京东被挤出前三。这是中国电商行业十年未有的大调整,也是京东十年来的首次滑坡。事实上,刘强东早有预感:2022年年终总结后,他罕见地使用犀利言辞,随后2000名中高层集体降薪,一线员工福利大幅提升。但这份坚守,在京东掉出前三的现实面前,多了几分孤勇。
双十一结局已定?消费者不买账的“复杂规则”
京东的失势,与直播电商的崛起密不可分。2024年,中国直播电商交易额达4.3万亿元,占网上零售总额的30%,贡献了行业80%的新增量。抖音凭借短视频流量优势与精准算法推荐,成为最大赢家——其电商交易额增长30%,增速领跑行业。一边是凭直播电商逆袭的流量新贵,一边是守不住前三的传统巨头,京东与抖音的“仇人相见”,实属商业竞争的必然结果。但这场争端远非“二人转”:阿里、小红书等玩家早已入局。阿里虽稳居交易额榜首,却未松懈:天猫取消沿用13年的跨店满减,推出“官方立减15%起”的直降模式,并强化88VIP会员体系,试图通过精细化运营巩固存量优势;小红书则将“立减15%及以上”设为商家参与大促的核心门槛,承接站内旺盛的种草需求。双十一战鼓未响,各大平台已杀红眼:京东9日开打,比去年提前5天;抖音推出57天超长促销;天猫则以31天大促应对。然而,热闹背后,消费者态度已变。2015年“跨店满减”刚推出时,用户为省50元愿花10分钟凑单;但到2024年,央视财经调查显示,68%的消费者因规则复杂直接放弃。平台打破头,消费者却不买账——这或许才是今年双十一最值得关注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