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家地位升级:从“生力军”到“主力军”新趋势
发布时间:
2025-11-04 09:24:32
来源: 保山日报网
近期,国内政府会议的座次安排释放出强烈信号:民营企业家正被赋予前所未有的礼遇。从区县到省市,从会议席位到停车特权,一系列细节折射出政企关系的深刻变革。
区县级会议:企业家坐主席台成常态
10月23日,广东佛山顺德区企业家大会上,美的集团执行总裁王建国、碧桂园控股总裁莫斌等企业家与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同坐主席台。更引人注目的是,区政府机关大院当日清空所有车位,专供参会企业家使用。陈新文率队在会场入口化身“迎宾员”,以最高规格迎接企业家。
这种礼遇并非个例。10月31日,重庆荣昌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游洪涛、王登明等6位企业家代表在主席台就座并发言。今年2月,重庆北碚区服务企业发展大会中,7位民营企业家披红绶带与颁奖领导同台,数量超过区领导。4月28日,温州瑞安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29位企业家代表成为会议主角。
“创业20多年首次坐上主席台”,浙江力诺董事长陈晓宇的感慨,道出了企业家群体的共同心声。
省市级会议:突破传统座次安排
政企互动的升级已延伸至省级层面。2018年11月26日,南京市委市政府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苏宁控股董事长张近东坐在主席台第一排中间位置,紧邻时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和时任南京市长蓝绍敏。这种座次安排,彻底打破了传统政务会议的层级格局。
定位升级:从“生力军”到“主力军”
政策层面的表述变化更具深意。广东省两会上,佛山市副市长陈新文直言:“民营企业是我们自己人,是佛山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厦门2025年企业家日大会更明确提出:民营经济是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财政收入的“主引擎”、就业的“主渠道”、技术创新的“主动力”。数据显示,厦门民营经济贡献了50.1%的税收、55.1%的GDP和57.7%的就业。
对比主流媒体过往表述可见转变轨迹。2018年《光明日报》称民营经济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2020年《经济日报》提出“新时代民营企业家要做高质量发展生力军”。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仍沿用“生力军”提法,但地方实践已率先突破。
一字之差背后的经济逻辑
“生力军”与“主力军”虽仅一字之差,却蕴含战略定位的根本转变。前者指新投入作战的强战斗力队伍,后者则是担任主力的核心力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当民营经济被定义为地方发展的“主力军”,企业家坐上主席台便成为逻辑必然。这种礼遇升级,既是对企业家贡献的认可,更是对民营经济在双循环格局中关键作用的制度确认。从停车特权到座次安排,政企互动的新模式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