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债务循环”中的投资思考:CoreWeave和Nebius还能买吗?

发布时间: 2025-11-12 22:47:53

来源: 保山日报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鸣的AI交易思考,作者:刘宇轩,题图来自:AI生成

  最近,我参与制作了《硅谷101》讲Nebius和CoreWeave的这期视频,做了一些研究,也和业内大佬请教了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油管《Neocloud云端对决:一场举债扩张下的AI高风险进击》、B站《英伟达“两个儿子”的战争:AI算力的杠杆游戏与潜在泡沫》。

  相信关注GPU赛道、手握英伟达股票的朋友们,对这两家公司都不会陌生——它们可是当下AI基础设施领域最炙手可热的“当红炸子鸡”。

  回顾一下它们今年的疯狂走势:Nebius (NBIS) 这位“潜力股”,一度飙升7倍,虽然一度回撤了30%,但又反弹,年内涨幅依然维持在惊人的6倍。

  而CoreWeave (CRWV) 这位“急先锋”,自3月IPO以来,最高也冲到了6倍,但过程嘛,堪比坐过山车,一度腰斩,现在稳定在3.5倍涨幅左右。它们都超越了英伟达今年2倍的涨幅。

  关于这两家公司的发家史、商业模式、行业背景啥的,在“硅谷101”的视频里已经讲得挺透彻,这里就不赘述了。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主要聊聊我的投资思路——当然,基于合规,具体买卖点位就不提了,大家懂的。

  先扔个结论:Nebius和CoreWeave,绝不是巴菲特老爷子那种能让你“买了就关电脑去睡觉”的安心投资。

  把它们看作“加了杠杆的英伟达”可能更贴切,这意味着,它们的涨跌波动,往往会比英伟达来得更早、更猛。市场上任何关于“AI泡沫要破”、“数据中心需求见顶”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让这两只股票率先跳水。

  不过,现在就断言“泡沫要破”也为时尚早。硅谷那边,围绕AI Agent的创业热情丝毫未减,AI也实实在在地在改变着许多工作流程。

  最近的回调,在我看来,更像是市场在消化前段时间过于密集的巨额订单消息——毕竟,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美金的合同签下来,落地、执行都需要时间,短期内很难再有同等级别的“猛料”刺激投机情绪了。

  所以,只要价格合适(比如跌回几次重磅消息公布前的水平?),AI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逆转,这两家公司依然值得我们关注。

  从商业模式上看,CoreWeave几乎是英伟达一手“奶”大的,打法极其激进,把财务杠杆拉到了极致,是所谓“AI债务循环”里的关键一环(下面细说):

  而Nebius则一直显得更稳健,甚至有点“财务保守”,靠着服务中小型AI初创公司起家(提供灵活订阅的算力服务),杠杆率远没有CoreWeave那么夸张。

  当然,也有我访谈的大佬认为,这未必是Nebius自己选的,可能是因为早期没抢到CoreWeave那样的先发优势和规模,大客户都被别人绑走了。

  有趣的是,在我访谈Nebius内部一位朋友时,问到他们何时能拿下真正的大客户,对方当时就暗示“快了,但不能说”。

  没过多久,石破天惊——Nebius宣布拿下了微软高达190亿美元的大单,直接杀入了CoreWeave的核心地盘,股价当天暴涨50%。

  访谈时,我就被Nebius的故事打动,还特地发了个朋友圈感慨了一下Arkady Volozh(Nebius创始人,前Yandex CEO),带着核心团队“出埃及记”般的创业历程,那确实是一段充满戏剧性和地缘政治色彩的传奇。

  好了,感慨完毕,言归正传。接下来,我主要分三个部分来聊聊我的思考:

  搞懂“AI债务循环”是如何运作的?这是理解Nebius和CoreWeave投资逻辑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