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初夏时节,走进绿色葱茏的龙陵,徜徉在青山绿水处,无不为这里完好的生态环境所陶醉。“产业化建设生态,生态化发展产业”,已成为该县推动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85%,在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95元当中,来自绿色经济的达1786元。Z2D保山日报网 该县在本世纪初提出了“生态立县”战略,全面实施了山头戴“帽子”、山腰披“衣裳”、山下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的“绕山转”工程,精心打造绿色“名片”,建设一个以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原生态康体旅游县。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87年的27.1%上升到目前的67.85%,森林总面积23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1298.793万立方米。Z2D保山日报网 为实现青山绿水的目标,该县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全县10多条河流形成的大小流域治理面积达51%以上,形成了良性生态系统。县上每年拿出1000万元信贷资金、农水资金、林业开发资金等,专项用于绿色生态工程建设,将25度以上的坡地逐年退耕还林,鼓励农民和县内外开发商以农商联营、农户之间联营、农民以土地或劳务入股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退耕还林和“四荒”开发;林改确权后,引导扶持农民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造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林业产出效益逐年增加。全县种植经济林果面积60万余亩,其中茶叶10万余亩、核桃27.2万亩、油茶2万余亩、杉木15万亩、咖啡2.5万亩、柚木2万余亩、草果3.2万亩、石斛43.9万平方米,去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3亿元。Z2D保山日报网 如今,山绿了,水秀了,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了。许多山区农民,做梦都想不到,以前从鸡屁眼里“抠”盐钱的他们,会依靠“绿色银行”一脚跨入小康生活。碧寨乡核桃种植面积4万余亩,人均拥有2亩,每户农民有了一座“万元山”。三家村农民杨世金在荒山闲地上种植核桃140多棵,已有20多棵挂果,年销售核桃收入6万多元,他说,我家有了一本“绿色存折”,吃穿不用愁了。今年遭遇到百年大旱,三家村照样清流潺潺。村民们说:“大旱之年水不断流,得益于这几年来植树造林涵养了水源。”Z2D保山日报网 近几年来,该县还把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做大做强三大绿色产业,即突出“特色加绿色”,催生“精品农业”;打造“绿色长廊”,做大“观光农业”;致力持续发展,打造“循环农业”。全县先后建立各种农产品种养基地40多处,打造出“龙眉”绿茶、河头石斛、龙陵黄山羊等30多张精品农业名片;建成四条生态康体旅游线路,分布着100多家农家宾馆、旅店和“农家乐”,在旅游旺季,游客纷至沓来,火了旅游业;全县建成沼气池10915口,构建起“猪-沼-蔗”、“猪-沼-果”、“猪-沼-石斛”三种模式,循环农业每年为农民带来9000多万元的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