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和傍晚,龙陵县城有1000多名市民自发地到广场跳起时代感极强的“广场舞”,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场面蔚为壮观;全县100多支农民文体活动队不约而同地汇聚到村寨坪场上弹弦踏歌,“广场舞”、“晒场舞”已经成为龙陵群众文化的一个品牌,这两项活动真正成为广大市民、农民的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他们跳出了老百姓向往美好未来的“精气神”。b8h保山日报网 该县坚持以优秀的文化服务广大群众,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县里成立了老年艺术团、老体协、老舞协、老年诗书画协会等团体,坚持常年开展活动,在他们的带动下,文化广场(晒场)活动更加丰富,先后发展了现代舞、交谊舞、秧歌、腰鼓、“打歌”,以及电影夜场、健身操比赛等文化娱乐活动,形成了龙陵特有的文化广场(晒场)品牌。同时,该县还组织文艺团体开展“文化惠民下乡活动”,每年送戏(电影)下乡100多场,把先进文化送到农村,送到百姓家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实现文化共享。文化部门还派出业务骨干对农民业余文化团队进行辅导,为农村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现如今,全县有农民业余文体活动队100多支,为农民群众送去了一道道“文化盛宴”,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陶冶了农民群众的情操。村村寨寨几乎月月有节目,天天有活动,处处有歌舞,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b8h保山日报网 龙陵县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建成完善了县城“三馆”、宣传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滇西抗战文化场等一批建设项目,全县10个乡镇文化站进行了改扩建,开通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实施了农家书屋工程。全县80%的机关、厂矿、学校都相继建起了文化室或文化活动场所,90%的村(社区)委会建成了文化室和文化大院,121个村(社区)拥有“万村书库”图书,建成农家书屋50多个,进一步巩固了城乡文化阵地,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充实了。产生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的勐糯、被保山市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的平达、“刀杆艺术之乡”的龙新和“历史文化名乡”的象达,1995年因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成绩显著而受到国家文化部的嘉奖,2000年2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文化先进县”,2005年10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的荣誉称号。b8h保山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