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着力突破石斛产业“缺资金少技术,惯性思想”等瓶颈,不断促进我县石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4Pj保山日报网 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4Pj保山日报网 为改变“无项目、缺资金、少技术”的现状,龙陵县结合创先争优和“三查三看”教育的开展,一改过去思想上的“惰性”、方法上的“惯性”和作风上的“习性”,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把超前谋划工作、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今年9月,聘请浙江乐清市雁吹雪铁皮石斛有限公司的8位石斛枫斗加工专家,对全县54名技术骨干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计划3年内培训枫斗加工技术人员5000名。10月中旬,由县委主要领导率林业局、石斛协会工作人员到北京寻项目找合作伙伴,拓展石斛产业精深加工空间。11月初,县林业部门与施甸明光石斛种植公司成功签订投资550万元的《石斛种植项目协议》。县委、县政府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的同时,结合实际,出台政策,加大扶持。近两年来,共向省、市争取到贴息贷款5333.4万元,带动民间资本8000多万元。4Pj保山日报网 变“零散种植”为“集群规模种植”4Pj保山日报网 为改变“零散种植”为“集群规模种植”,围绕“抓连片、扩规模、创特色”的发展思路,加大对连片种植户倾斜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农户发展连片联户、聚群种植新模式,带动石斛产业向规模化发展。今年,由杨品亮等7人在龙山镇赧场社区联合投入224万元,建立了连片面积为28亩、集约化种植面积为9000余平方米的石斛种植基地,林业、科技等多个部门给予资金扶持,现已带动龙山镇新建100亩以上连片基地1个,10亩以上的连片基地9个。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群众转变观念实现了从零星、分散、自然林放养向集约化、科学化、集群规模化发展的转变。4Pj保山日报网 变“自由散打”为“抱团闯市场”4Pj保山日报网 多年来,农民“自由散打”的观念制约着石斛产业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龙陵县委、县政府把石斛产业作为农业“422”工程中的“亿元林产业”来打造,同时先后组建石斛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搭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发挥“合力”作用,形成了“抱团闯市场”的新格局。2008年7月,成立了县石斛协会,下设10个分会,会员超过1000名。同时相继组建了兆丰、永丰、万金、富民4个石斛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85名,合作社注册资金达3251万元。现已开发了石斛枫斗系列产品,自主创立了“打虎坡”和“古箐宝”等知名品牌,产品远销昆明、浙江、深圳等省内大中城市,创建“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新模式,走统一品牌、统一采收、统一销售的“一条龙”经营管理之路。4Pj保山日报网 如今,龙陵县石斛集约化栽培规模已从13万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近70万平方米,总产量由52吨提升到去年度的184吨,去年末,仅石斛产业一项就比上年增长了2360万元,占现价林业总产值增长的65%。预计到2010年底全县石斛鲜条产量可达300吨,实现产值5400万元,石斛种植户达4000多户,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可达10户以上,可带动25000多人脱贫致富。4Pj保山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