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保山 > 经济民生

龙陵专业合作社促山区群众致富

时间:2009-12-03 01:17:45  来源:保山日报网  作者:李安成
  龙陵县鸿盛山葵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引导农民发展山葵生产中,积极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解决产品运输、销售等问题,使山葵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如今,山葵已成为种植区的一大经济支柱,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wjx保山日报网
  龙陵县鸿盛山葵种植专业合作社所处的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土地贫瘠,广种薄收,粮食以包谷、洋芋为主,养殖以山羊为主。全村12个村民小组,498户,2170人,其中有傈僳族267户,1180人,占总人口的54%,是全县典型的山区民族贫困村。为了切实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经多方调研探索,龙陵县决定充分利用高海拔丘陵地型和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适宜冷凉山区生长山葵。2003年黄连河村山葵种植试种成功,为傈僳群众增加了收入。随着山葵产业的发展壮大,这种既不能当粮又不能做菜的鲜活调料,在销售运输中却遇到了困难。 为了解决单家独户种植难于统一运输销售的困难,2006年,以石洞河社的42户种植大户牵头,组织成立山葵协会。协会创办示范基地,引导农民种植,并且规范山葵种植流程,统一组织销售,从无序到有组织,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运输损失,农民从中得到实惠,促进了山葵产业发展。wjx保山日报网
  两年运作下来,协会虽然对内提高了行业自理能力,但对外没有约束力,在销售合同的履行中依然处于劣势。为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销售过程中与商家有平等的地位,2008年初,在市县供销社的支持帮助下,将协会改组成立了鸿盛山葵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使山葵产业真正走上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专业合作社对内狠抓生产:一是指定专人负责种植技术,并聘请保山山葵公司技术员到当地进行现场指导,开展种植技术培训。二是开展实验示范。在种植新区建立1至2亩的实验示范基地,由合作社垫付投资成本,选本社有责任心的农民管理,引导农民种植,实行收益归己,亏损由合作社贴的办法。三是规范种植,提高效益。在组织良种推广的同时,坚持做到统一提供种苗、统一组织化肥农药、统一种植管理技术、统一规划地块的“四统一”种植模式。wjx保山日报网
  与此同时,这个专业合作社还进一步对外搞活流通:一是根据保山山葵公司的加工合同规定及时按质按量组织供货,缩短采运时间,提高质量。二是开拓其它销售渠道,与昆明川达公司联系,供给山葵。三是积极与其它山葵专业合作社联系,加强沟通与合作。四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山葵生产,实现生产和市场对接。wjx保山日报网
  他们还不断完善管理,建立健全机构,根据社员较散不便管理的实际,在全村12个村民小组中设立10个山葵种植分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把日常工作具体化、制度化;建立风险金制度,实行二次反利。按每斤山葵提取0.20元,用于管理人员的补贴费和个别种植户的灾害损失补助,节余部分按交售额反利。wjx保山日报网
  随着这一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完善,黄连河村的山葵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6年该村种植山葵112亩,销售总额11万元; 2008年种植644亩,销售总额达到72.7万元,分别翻了5.7和6.6倍;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945元; 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69元,增13.1 %。wjx保山日报网
  在黄连河村的带动和影响下,如今山葵已成为龙陵冷凉山区一个重要经济支柱作物。山葵专业合作社也得到健康发展。2006年山葵协会成立时会员有69户;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入社社员达到139户,到2008年未,入社社员增加到203户,实现销售收入49万元,纯收入12万元,仅此一项,种植户户均增收591元,人均增收134元。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精彩热图
“两节一市”招商引资签约76亿
“两节一市”招商引资
我市昆交会上招强商引巨资
我市昆交会上招强商引
我市贷款公路建设工程唱响项目年“主题曲”
我市贷款公路建设工程
保山市项目工作频见春光
保山市项目工作频见春
推荐新闻
评论热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