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保山 > 经济民生
增粮工程显实效

大旱之年我市秋粮大丰收

秋粮总产比上年增8万 吨全年粮食总产比上年增1.7万吨
时间:2010-10-21 15:05:55  来源:保山日报网  作者:董国平

  本报讯 10月15日,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金鸡乡1.05万亩水稻收割完毕,经农科人员测产,作为全区五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区”之一的该片区平均单产766.1公斤,比前三年产量增加23%以上。加上另四个万亩示范区共5.6415万亩水稻,隆阳区水稻平均亩产762.6公斤,实现了比前三年平均每亩增加100.6公斤。ZdZ保山日报网
  作为“滇西粮仓”的隆阳区今秋水稻大增产,是我市在抗击今年这场特大干旱中实施增粮工程,确保粮食增产的一个缩影。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秋粮播种237.8万亩,秋粮总产达到95.5万吨以上,不仅弥补了损失的小春粮食产量,还比上年增8万吨以上;秋粮增产,使我市全年粮食总产突破110万吨,比上年增产1.7万吨。ZdZ保山日报网
  早在去年9月,我市就作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力抓好抗旱减灾的工作的决定,作出了“要让老百姓有水喝、有饭吃”、“备好耕、补救好、保好苗”和“调度好生活和生产用水、调处好因旱引发的各类群众纠纷”这“两有、三好、两调”的重要部署,确保有效科学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同时,实行抗旱救灾单位定点挂钩帮扶到村,实实在在地帮助灾区解决困难。全市共投入抗旱救灾资金2.75亿元,投入抗旱人力67万人次,抗旱机动设备1.17万台套,出动机动运水车辆1.65万辆次,以引水、提水、运水、打井等多种形式,保证大春栽插按计划完成。ZdZ保山日报网
  为确保实现“小春损失大春补”,我市制定了6条具体增粮措施:大春粮食播种面积比原计划增加5万亩、水改旱种植杂交玉米3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20万亩、农作物间套种160万亩、增加晚秋作物种植面积60万亩、推广玉米地膜栽培30万亩。ZdZ保山日报网
  为确保6条措施顺利实施,我市突出抓好7大科技增粮工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工程。集中示范推广一批骨干技术,以水稻、玉米两大粮食作物为重点,通过科技入户,新技术培训、良种良法配套推广,使百亩核心区平均每亩增产20%左右,千亩展示片平均每亩增产10%以上,万亩示范片平均每亩增产8%以上;农作物间套种技术推广工程。推广粮粮、粮烟、粮油、粮蔗、粮茶等间套种技术,每亩增加粮食产量35公斤以上,实现套种产量6.5万吨;水改旱种植杂交玉米工程。总改植面积30.1万亩,力争增加总产3000万公斤以上;良种工程。全市推广水稻和杂交玉米良种200.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大春粮食作物推广355.54万亩,实现水稻、玉米作物全覆盖;植物保护工程。健全完善三级病虫监测网络建设,切实加强对重大病虫害、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等,将农作物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5%以内;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全市抽派300名科技人员进驻100个村开展大春粮食生产的新良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每个科技人员联系10户以上科技示范户,每户带动5户以上,进驻村达到组有10亩、村有百亩粮食高产示范样板。ZdZ保山日报网
  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大春增粮丰产,实现了小春损失大春补的目标并略有增产,还将小春因灾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全市小春粮食产量实际减产6.7万吨,损失率仅为31.6%。ZdZ保山日报网
  此外,保山市采取的这些措施还进一步巩固提升甘蔗、蔬菜等传统优势产业:今年全市新植甘蔗17.7万亩,总面积达到47.1万亩,甘蔗产量有望达到170万吨以上,超年初计划10万吨。全市种植蔬菜36.6万亩,产量将达到43.3万吨,比上年增加3.4万吨,产值7.4亿元,比去年增加0.94亿。今年上半年,保山市实现生产总值112.9亿元,同比增长14.1%;农业总产值41.4亿元,同比增长0.9%;农业增加值26.5亿元,略降0.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90元,同比增长12.9%。全市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势头。ZdZ保山日报网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精彩热图
潞江养蜂合作社:特色养殖助农增收
潞江养蜂合作社:特色养
六曼路通过路基转序验收
六曼路通过路基转序验
施甸:玉米制种
施甸:玉米制种
“两节一市”招商引资签约76亿
“两节一市”招商引资
推荐新闻
评论热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