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龙陵

一个“旅游之乡”的发展“密码”

——探访龙陵县龙江乡乡村旅游业
发布时间: 2020-09-29 09:08:29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23-2-2.JPGppp保山日报网

  深秋的龙江弄岗傣寨,群山苍翠,云雾缭绕,稻涌金浪。傣族村民滕安静夫妻俩一早就在厨房准备食材。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年一届的龙陵县龙江稻花鱼节在网上举办,仍有不少自驾车游客到龙江乡村游品稻花鱼。昨天,他的“岩静”农家乐刷新了单日最高收入纪录,当天卖出8000多元。ppp保山日报网

23-2 金色龙江.jpgppp保山日报网

  “过去日子过得紧巴巴,乡村旅游让咱发了家,傣家人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滕安静告诉记者。在龙江乡像滕安静这样吃旅游饭的“农家乐”有120余家,依托一年一届的龙陵.龙江“稻花鱼节”,带动农民发展稻田养鱼、生态茶园、林下经济等观光农业,拓宽了增收路子。乡村旅游业带来了滚滚红利,2019年举办的第四届龙陵.龙江“稻花鱼节”,共接待游客18万余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1600多万元。ppp保山日报网

  培育产业链,山区变景区ppp保山日报网

  一场秋雨过后,镶嵌在翠屏中的龙江乡3A级景区清塘寨,绿树翠竹环绕千余平方米的清塘碧波荡漾,鱼儿在池里漫游,毗邻的荷花塘花萼竞放、荷花沁芳,廊亭、水榭、寺院、书屋、休闲广场、健身步道、绿化小品、观景台、景观灯等相得益彰,挂在廊亭上的楹联文采流韵;白墙黛瓦古色古香的农舍同蓝天白云一起倒映在池水中,透出江南水乡的丝丝韵味。渠清、水甜、景美、文韵、路通、民富,浓浓的乡愁把清塘景区轻轻地笼罩,每天到此地旅游的人流络绎不绝。ppp保山日报网

IMG_01092.JPGppp保山日报网

  优良的生态环境、秀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乡土文化,丰厚的历史底蕴,众多的景区景点,使龙江的乡村旅游充满魅力。龙江乡围绕一条江(龙江)、两片叶(茶叶、烤烟)、三张牌(稻花鱼、红细软、旅游)发展战略,唱响“鱼米之乡、魅力龙江”主题,擦亮龙江稻花鱼、龙江细红软(稻)“两大品牌”,依托一温泉、一环线、一中心、一个节、十亮点,即:蚌别温泉群、建一条旅游环线、龙陵(江)湖开发为中心、每年举办一届稻花鱼节;十亮点:蚌别温泉养生度假区、龙江湖心岛旅游区、滨江(湖)休闲区、少数民族村寨风情园区、万亩梯田生态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区、清塘美丽乡村、万亩松园区、龙江特大桥观景区、古城山万亩杜鹃观景区、一垛墙水库群,着力打造以稻花鱼节为“引擎”,生态乡村民俗游、湖泊休闲、温泉养生度假等为载体的龙川江国际综合旅游区,连接毗邻的腾冲旅游环线,丰富全域旅游内涵,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ppp保山日报网

  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乡村旅游分散独立经营的弊端愈加明显:形不成规模,接待能力小,很难给游客一个整体乡村旅游的印象。龙江乡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经营村庄的理念,从消灭农村脏乱差入手,改善接待环境。如今龙江呈现给人们的是“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花园中、人在天然‘大氧吧’中”的生态和谐、环境优美的新农村风貌。ppp保山日报网

IMG_0010.JPGppp保山日报网

  乡党委书记王世龙说,通过把单点景区向纵深扩展,变“一地”到“全域”,唤醒“沉睡”的乡村生态资源,精品旅游线路串连起多个景区(点),逐步走上由单一的依托景区(点)到依靠自身质量求生存,由自由发展到打造品牌,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基本实现了3个华丽转身,呈现出红细软谷满仓,稻花鱼田飘香,乡村游人兴旺的勃勃生机。ppp保山日报网

  风景变“钱景”,旅游鼓“钱兜”ppp保山日报网

  行走龙江乡,10多个小坝子犹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绿树翠竹掩映的村落若隐若现;一个个坝子水稻翻金浪,间间庄房点缀田畴,溪流浅唱,鸥鹭翻飞,人与大自然和谐一体。到龙江涉潺潺山溪,眺群峰叠翠,观万木竞秀,览一江春色;还可以观看龙江大桥的雄伟壮丽,欣赏一垛墙水库群(8个)的旖旎风光,到蚌别温泉体验农家“桑拿”,或到古城山看万亩杜鹃绽放,或到万亩松林里采菇沐森林浴,或在稻花鱼节里感受“鱼戏香稻间”的乐趣,或到傣寨品味跳“嘎秧”、舞“花棒”的风采神韵。ppp保山日报网

  过去,清塘寨绝大多数村民外出打工,如今,随着清塘景区知名度的提升,寨里大力发展起农家乐,大多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有20多家开办了农家乐〉、冷饮店和民宿,100多户村民发展小作坊、小果园、小养殖、小加工“四小”产业,收入增加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ppp保山日报网

6-5稻田捉鱼季(2015年10月17日摄于养喜).jpgppp保山日报网

  在外打拼了多年的王贤昌回到清塘开起了“特乐”农家乐,每天都有几百元的收入,收入不错,心情也不错。他说,在家门口做生意比到外地打工强多了,既可以照顾家中老小又有了稳定的收入。我妻子是“乡村大厨”,做农家菜有一手,开起农家乐她的厨艺派上了用场。昔日平淡无奇的小村庄,摇身变成了充满田园气息的“世外桃园”。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村民鲁耀德建起了2亩桃园,为游客提供采摘服务,桃子上市时节,每天有几拨游客到桃园买桃。清塘寨有10多户村民办起了民宿,为参加稻花鱼节的游客提供住宿、捉鱼、厨具、加工鱼的佐料等配套服务,让游客过把农民“瘾”。村民张维谦种植了6亩红细软稻谷,养殖了6亩稻花鱼,利用自家宽敞的院落办起了宿、食、游一体化的农家乐,让游客到稻田里捉鱼,然后下厨烹饪,享受稻田的清香和鱼趣的怡然,自有一番回归土地的惬意,游客趋之若骛。ppp保山日报网

2D4A2513.JPGppp保山日报网

  在龙江,不少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能将稻花鱼烹成十多样风味不同的鱼肴,尤其是用棕苞米、蜂蛹、稻花鱼煲制的“海、陆、空”三鲜汤成为舌尖上的美味最受食客青睐,鸡蛋清炒鱼杂碎、蘸水鱼、牯子鱼……农家鱼宴流光溢彩,让人大快朵颐;田畴上,小伙姑娘们一边捉鱼一边尽情欢唱,情歌乍起闹活金黄的稻田。“妹煮鲜鱼喷喷香,惹得阿哥涎水淌;田里鱼儿活蹦跳,不知可有捉鱼人?”“田里鱼儿悠悠游,只有鲤鱼最诱人;阿哥真心娶阿妹,哥捉鱼来妹烹饪。”歌声沿着金黄的稻浪飘向远方,缕缕桑间濮上的古风遗韵轻轻地将你笼罩。ppp保山日报网

  田园变风景,产品变商品ppp保山日报网

  龙江乡积极引导村民经营村庄,发展旅游业、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特色经济村,拉长产业链条,让游客有景可览,有物可购。同时,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打融合发展牌,全力推进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将风情和文化融入“山、水、村、园”中,将农村的“美丽资本”转化为生产经营的资本。ppp保山日报网

  “我们村有刺绣的传统,由能人牵头成立了龙陵县群艺刺绣专业合作社生产旅游产品,刺绣成为不少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上龙村党总支书记卢家卓说。刺绣合作社在11个自然村组建了13个“大嫂车间”,吸纳800多名妇女加工绣件增加了收入。村民黄自焕肢残,儿子有一只眼睛失明,母子俩生活很艰难。“从事刺绣,在家照顾孩子、挣钱两不误。”黄自焕从合作后把刺件活儿领回家,一个月勤快点,挣2000多元不成问题,收入稳定了,生活也有保障了。ppp保山日报网

微信图片_20200925090112.jpgppp保山日报网

  “过去,村里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村民们也不太讲究卫生。可现在不一样了,村里的垃圾有专人清运,污水不见了,家家户户院子里干干净净,门前都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村民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集体用餐都使用‘公筷、公勺’了。”赧等社区主任王自周说。ppp保山日报网

  龙江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注重美化环境,还突出发展家庭“四小”产业,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具体做到了“四个结合”,即:与特色产业、脱贫攻坚、树立乡村新风、文明新村,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内生动力,让农村的环境更美丽、人民生活更幸福。ppp保山日报网

30-3-6秘境古城山组照-拍摄于龙江古城山2012-6-11 (6).jpgppp保山日报网

  “环境美了,游客来了,小康近了,以前都是我给别人打工,现在是别人给我打工。赚了钱,我也要好好享受生活,也要去外地旅游。”年过40的赧等社区田新寨“咪老”农家乐业主张彩祝说。几年前,张彩祝和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龙江乡村旅游热吸引张彩祝夫妻俩回乡创业开办了农家乐开启新的生活。如今,張彩祝一家早己摆脱贫困,步入小康。(雷 华 赵永平)ppp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ppp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