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龙陵

赵兴册:唱响民族团结致富曲

发布时间: 2021-03-15 09:40:59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zz8565-3-6.jpg666保山日报网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敢闯敢为的阿昌汉子,在走出大山发家致富后,他时刻心系家乡群众,时刻不忘党员初心,主动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积极带领群众找出路、想办法、兴产业,为奋力改变阿昌山寨落后面貌而不遗余力,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龙川江畔的“阿昌骄子”。666保山日报网

  悠悠龙川江畔,一栋栋新居拔地而起;绿水青山间,一片片、一排排、一座座,整齐划一、宽敞明亮,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施齐全,这就是龙陵县龙山镇芒麦村蛮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兴昌园”。“兴昌园”寓意阿昌族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繁荣兴盛、发展兴旺之意,当地各族群众谈到“兴昌园”,都会提及兴旺阿昌山寨功不可没的一位阿昌族汉子——赵兴册。666保山日报网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蛮旦人,这些年来,由于成绩突出,赵兴册先后于2005年被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军区评为“云南省农村退役士兵创业先进个人”,荣获“中国移动杯保山市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被评为龙陵县首届“十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2009年9月,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5月荣获第二届云南青年创业省长奖。666保山日报网

zz8565-3-5.jpg666保山日报网

  要说起这位阿昌汉子的故事,那还得从他退伍后赚得的“第一桶金”说起。666保山日报网

  勇闯致富路 争当领头雁666保山日报网

  1994年,赵兴册退伍后,凭借见识和勇气,贷款7万元购买了一辆运输货车,迈出了人生创业的第一步。2000年,赵兴册在龙山镇走村串户推销自家酿制的阿昌土酒,凭着阿昌人不服输不怕苦的狠劲,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龙陵闯出了一片天地。2003年,借助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强劲东风,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赵兴册拿出所有积蓄投资70余万元建厂办企业,成为当地第一个敢“吃螃蟹”的阿昌人。666保山日报网

  “我好过了,可是我的那么多兄弟姐妹都还熬着呢。”这是赵兴册常挂在嘴边的话。看到家乡人民找不到发展方向,找不到好的打工路子,赵兴册心急如焚。“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几经思索和反复调研后,赵兴册决定,“干事创业就在家乡干,要把致富的根扎在家乡”。666保山日报网

  阿昌人,爱喝酒,也善酿酒,但酿酒多用于自产自销,且产期长,产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阿昌情土锅酒厂创办初期,如何把家乡现有的“技术人才”充分利用起来,如何把阿昌的好酒推销出去,如何把传统技艺转化为财富,成了横亘在赵兴册面前的大问题。在先后投入十万余元、几次尝试改造酿酒工艺都失败后,亲人朋友都劝他放弃。“大家都劝我别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阿昌酒在龙陵销一销就够了,不要折腾了。但我是阿昌人,要把老祖宗的东西发扬光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赵兴册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凭着这股不服输的精神,他跑到省里去请教专家,跑到德宏去向老师傅学习,加大资金投入,更新酿酒设备,终于把新阿昌酒给倒腾了出来,改造后的阿昌酒出酒率更高,口感更醇厚,符合大众需求。如今,“阿昌情土锅酒”年销售额达300万余元,带动当地阿昌族群众34人就业,人均工资2000元左右。酒厂每年向当地农民收购稻谷100万余斤,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为了资源的合理利用,酿酒的同时利用酒糟创办了特色土鸡养殖场,带动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群众发展土鸡养殖2000余只;带动10户贫困户群众,发展龙陵黄山羊养殖300余只。帮助家乡群众把“老产业”做出了“新文章”,为家乡人民的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666保山日报网

zz8565-3-4.jpg666保山日报网

  “群众富不富,产业是支柱”。酒厂成功后,赵兴册又把目光投向了家乡的绿色农产品上头。在政府扶持和群众参与支持下,赵兴册又投资创办了兴昌特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带动各族群众25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60人)种植滇糯橄榄400余亩,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30户(47人)种植白花蛇舌草50余亩,同时配合林业部门带领各族群众开展森林抚育8000余亩,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666保山日报网

  拳拳赤子心 浓浓桑梓情666保山日报网

  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的过程中,赵兴册深知单打独斗存在的弊端,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牵头成立了龙陵县龙山镇滇糯橄榄协会,带动各族贫困群众50户150人加入。与此同时,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发展石斛枫斗加工特色产业的号召,成立了昌家石斛专业合作社,带动各族贫困群众312人加入,并与群众签订协议,为其提供育种育苗、技术指导和统一购销等服务,出钱出力带动3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石斛30余亩,带动周边各族群众100余人开展石斛枫斗加工,带动群众户均增收2000余元。666保山日报网

  “群众心里有杆秤。”提起赵兴册,芒麦村和周边村的各族群众交口称赞,皆因他多年如一日地践行着守望相助、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对家乡的反哺情怀,对群众的无私奉献,为阿昌山寨种下了思变的种子,注入了发展的生机。666保山日报网

  在兴办企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赵兴册以市、县政协委员的身份,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奔走操劳。同时积极协助村“两委”开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硬化了大田坡至蛮旦村组道路3公里。针对雨季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个人出资维护村组道路13公里,有效改善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优化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为了解决家乡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赵兴册以每年参加各地产品交易会宣传推介“阿昌情土锅酒”为契机,向有关部门积极争取项目、寻求支持。当得知原芒麦小学处于滑坡地段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时,赵兴册积极奔走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积极参与到学校整体搬迁工作中。666保山日报网

  如今,芒麦小学实现了整校搬迁,各族学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琅琅读书声声声入耳。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赵兴册积极出谋划策,协助村“两委”做通群众工作,打消群众思想顾虑,促成芒麦易地搬迁安置点落成入住,如今“兴昌园”内阿昌族群众是家家住新居、人人展笑颜。为传承发扬阿昌族优秀文化,赵兴册出资6000余元联系德宏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阿昌之魂》,出资8000余元制作了《阿昌情歌》《腊鹫崩》等光碟,让阿昌文化走出保山、走向世界。666保山日报网

  扶智又扶志 输血更造血666保山日报网

  “扶贫先治愚,脱贫先立志。”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赵兴册积极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切实发挥基层党员、致富能手先锋模范作用,在管理酒厂、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注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点点滴滴自觉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666保山日报网

zz8565-3-8.jpg666保山日报网

  日常生活中,赵兴册积极协助村组干部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矛盾,用自身言行带动群众“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并帮助周边群众树牢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赵兴册的厂里和合作社里,除了阿昌族群众外,还招聘了傣族、彝族、汉族……只要想做事,能做事,赵兴册都慷慨的给予帮助,为他们提供岗位,教授他们技术。寨子里有群众对他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把资源偏心了“外人”。赵兴册总是耐心地同他们解释说“我们是不同的民族,但都是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666保山日报网

  “人不怕穷,就怕志短;村不怕穷,就怕心散。”赵兴册致富后,把帮助贫困群众作为企业家立身处世的准则,时时处处慷慨相助贫困群众。对于周边乡邻,他满怀温情,平时寨子里的人生病没钱医治的或急用钱的,只要找到他,他都及时给予帮助,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先后为困难户垫付农药、化肥、籽种等农用物资资金4万余元。666保山日报网

  在阿昌山乡,一段段感人事迹传为佳话。32岁的杨绍兴由于车祸,受伤后腰部大量出血,生命垂危,家人找了好多车,却无人敢送,赵兴册知道后,深夜12点开着自己的车,把杨绍兴送往县医院,由于救治及时,杨绍兴脱离了生命危险。同时赵兴册还一直照顾年近50岁孤苦伶仃的聋哑群众赧瑞其,赧瑞其知恩图报,主动到酒厂帮忙干活,赵兴册不仅供一日三餐,每月还给他生活费。现在,在阿昌山寨里,一提到赵兴册,老少妇孺皆众口一致地说:“赵兴册是我们阿昌的拔尖子!”666保山日报网

  作为能歌善舞的“阿昌骄子”,赵兴册利用参与组织阿昌族盛大节日“阿露窝罗节”的时机,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递党的“好声音”,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666保山日报网

  如今的芒麦蛮旦自然村,阿昌族特色文化魅力凸显,讲团结、讲和谐、讲致富、讲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赵兴册正是这样一点一滴地为家乡脱贫致富而奔走,他的事迹感动了群众、带动了群众、温暖了群众,他致富不忘报桑梓的赤子之心,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666保山日报网

  保山市创民办 龙陵县创民办666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666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