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蜜雪冰城、星巴克:茶咖融合下的千亿市场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25-10-24 09:22:59
来源: 保山日报网
2025年的连锁商业领域,奶茶与咖啡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两大品类。它们不仅各自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更保持着令人瞩目的双位数增速,稳坐“新消费”神坛的顶端。尽管奶茶与咖啡并非新生事物,但中国企业通过迭代出更高效的“me better”型商业模式,如极致性价比、数字化运营、加盟体系扩张及供应链深度整合,为这两个传统品类注入了新的活力。
茶咖合流:两大效率模型的深度融合
如果说过去十年是咖啡与茶饮各自独立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当下,两者正走向并轨竞争的新阶段。咖啡与茶,这两大千亿级赛道,在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驱动下,正从平行走向深度融合,一场颠覆传统品类认知的革命已然来临。
咖啡品牌涉足茶饮,茶饮品牌拓展咖啡业务,已成为行业常态。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浪潮的演进脉络、合流本质,以及过程中潜藏的问题。
01 “奶咖”崛起,星巴克面临挑战
现制茶饮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但在大陆得到了发扬光大。如今,中国茶咖企业已跻身全球效率最高的连锁企业行列。
图:按主要细分市场划分的中国现制饮品市场GMV资料来源:灼识咨询,国盛证券
截至2025年7月,中国新式茶饮门店数接近40万,市场规模超过35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新式连锁茶饮企业通过“加盟扩张+供应链深耕”的模式,重塑了行业格局,甚至将触角伸向了茶园和果园,实现了效率与品质的并重。同时,蜜雪模式也在东南亚得到了成功复制。
咖啡市场同样不容小觑。中国现磨咖啡市场空间已悄然迈过2000亿元大关。近10年来,本土品牌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逐步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瑞幸咖啡以“数字化运营+高性价比”颠覆行业,线上预订、线下自提的模式提升了效率,9.9元的定价更是击碎了星巴克的价格体系。2023年,瑞幸销售额反超星巴克,成为市场领导者。截至2024年底,瑞幸门店总数达2.23万家,远超星巴克中国的8000家。
与此同时,蜜雪冰城孵化的幸运咖以5-10元的低价定位切入下沉市场,75%的门店分布在三四五线城市。截至2025年9月底,幸运咖门店数达8800家,跻身现磨咖啡市场前五。Manner等咖啡企业则推出“平价精品咖啡”,以“小门店、高坪效”模式,将精品咖啡价格控制在20元以内,门店也突破2000家。
在这样的商业背景下,星巴克中国寻求转让出售的绯闻频传,也就不足为奇了。
02 茶咖合流的底层驱动力
长久以来,咖啡和奶茶被视为两个独立的赛道。但当瑞幸的轻乳茶单月销量突破4000万杯,当古茗的咖啡产品在乡镇市场突破15%杯占比,当星巴克中国的非咖啡饮品占比也攀升至30%,这一预设正在被打破。
茶咖合流的底层逻辑,至少包含以下四层:
1. 产品底层特点的高度一致性
现代消费者对饮品的需求已从单纯解渴好喝升级为“多元化、成瘾性、社交化”的三重诉求。咖啡与茶饮都能满足这一需求,成为竞争品,抢夺年轻人休闲饮品杯数。
咖啡与茶饮都遵循“糖(产生多巴胺)+咖啡因/茶多酚(产生内啡肽)”的成瘾性配方,符合消费者对愉悦感和功能性的双重需求。尽管形态差异大,但从成分表功能来看,两者高度重叠。成瘾性是两者合流的生理基础,而中国企业的创新(各种茶咖混合类产品)则进一步提升了消费频次。
此外,国内企业主导的“咖啡饮料化”和“茶饮咖啡化”趋势,让两者的口感差异逐渐缩小。瑞幸的果咖系列、古茗的咖啡奶茶,都在弱化咖啡的苦味和茶的涩味,形成“酸甜适口、口感丰富”的统一风格,进一步模糊了品类边界。
图:现制饮品龙头跨界越来越多
新式茶饮和咖啡都具有强烈的轻社交属性,契合年轻人拍照打卡、分享生活的心理需求。品牌通过打造“咖啡+茶”的复合场景,让门店成为更具包容性的社交空间。
2. 价格带高度重叠,逐渐变成替代品
中国企业有极致内卷能力,以瑞幸为例,其30%多的毛利率仅为星巴克的一半左右,成功将现磨咖啡的单价从25元以上击落至10元区间。蜜雪旗下的幸运咖甚至能做到5-10元,覆盖更加低价市场。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
咖啡走下高贵的神坛,甚至开始成为奶茶的“平替”。价格带的重叠意味着消费者在选择饮品时,不再受品类限制,而是基于价格、口味、场景进行决策。
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加速推动了“无界饮品”心智的形成。Z世代对咖啡和茶饮的品类忠诚度较低,更注重口味、颜值、社交属性等个性化需求。这种消费心智为低成本切换提供了土壤,倒逼品牌跳出品类思维,以“饮品解决方案”的视角设计产品。
3. 第二成长曲线焦虑的交叠:全时段消费覆盖
现制茶饮CR3已经超过40%,咖啡更是超过50%。茶饮和咖啡行业跑马圈地已成过去时,同店增速下滑。为了第二增长曲线,头部企业都将目光瞄向对方的基本盘。
瑞幸重启加盟模式并拓展茶饮品类;蜜雪冰城通过IPO融资,加大对幸运咖的投入;古茗获得资本加持后,加速咖啡门店布局。茶饮品牌则通过咖啡产品补齐早餐场景短板,提升用户粘性和门店坪效。
瑞幸早餐场景推出咖啡+三明治组合,下午茶场景主打轻乳茶+小食,晚餐后场景提供低咖啡因茶饮。星巴克中国亦开始打造“上午咖啡,下午非咖”模式,非咖啡饮品占比已从5%升至25-30%,未来目标更是提升至35%。
4. 供应链协同,头部企业很难抗拒扩张的诱惑
供应链的协同效应是咖啡与茶饮合流的另一关键支撑。中国企业通过整合两者的供应链资源,实现原料共享、成本优化。
从原料来看,咖啡和茶饮的核心原料高度重合:奶、糖、水果、小料等均可共享供应链。蜜雪冰城通过全国五大工厂,既为茶饮门店供应糖浆、奶基底,也为幸运咖提供咖啡原料。古茗的冷链供应链,既保证鲜果茶的水果新鲜度,也为咖啡产品提供新鲜咖啡豆。
从生产端来看,两者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可相互借鉴。茶饮的“冲泡-加料-混合”流程与咖啡的“萃取-加料-调制”流程高度相似。蜜雪冰城的门店员工可同时操作茶饮和咖啡设备,实现高周转运营。
供应链协同降低了品类延伸的边际成本,为合流提供了可行性。
03 茶咖合流的三大暗礁
咖啡与茶饮的融合浪潮虽然势不可挡,但中国企业在推动合流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1. 同质化竞争:创新乏力导致的品类内耗
中国茶咖企业胜在效率,但过于注重模式的创新,又让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无比。茶咖企业的研发费用率普遍不到1%。无论是咖啡品牌的茶饮产品,还是茶饮品牌的咖啡产品,都存在口味相似、包装雷同、营销模式单一的问题。
瑞幸推出轻乳茶后,库迪、幸运咖纷纷跟进;古茗降价咖啡后,沪上阿姨、茶百道立即推出类似价格的咖啡产品。产品的同质化导致消费者难以形成品牌忠诚度,只能通过价格选择产品,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战。
2. 低价心智难扭转,不利于长期品牌形象的建立
价格带的重叠引发了激烈的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2024年,库迪率先发起8.8元促销,瑞幸跟进9.9元大促,幸运咖更是开启6.6元时代。价格战虽然短期内提升了销量,但长期来看,严重侵蚀了品牌的价值空间。
瑞幸2024年净利润增长2.9%,远低于营收38.4%的增速;库迪因补贴取消,大量门店出现亏损。茶饮品牌同样面临压力,此前被视为黑马的霸王茶姬,因未参与外卖低价大战,2025年6月营收同比下滑40%。
价格战的本质是商业模式的同质化,当品牌无法通过产品、服务、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时,只能依赖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这种竞争模式不可持续,长期来看会导致行业陷入“低价-低质-低利润”的恶性循环。
3. 品控仍需进一步验证
一方面,原料成本持续上涨:2024年咖啡生豆价格上涨导致原材料成本同比上涨29.6%,水果、奶价的波动也增加了茶饮产品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品类延伸对供应链的复杂度要求更高,需要同时保证咖啡和茶饮的原料新鲜度、品质稳定性。
部分品牌为控制成本,牺牲了产品品质。古茗的豆子被消费者反馈“偏苦、深烘过度”;一些茶饮品牌的咖啡产品采用速溶咖啡粉冲调,影响了消费者体验。供应链的压力还体现在配送效率上,部分下沉市场的门店由于配送半径过大,导致原料新鲜度下降。
04 结语:重走星巴克来时路
咖啡与茶饮的合流,是中国饮品行业创新重构的必然结果。过去,全球饮品行业的规则由外资品牌制定;而今,中国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打破了这一规则,让咖啡和茶饮成为无边界的大众饮品。
虽然仍在早期且面临诸多困难,但这种创新范式具有强大的全球复制能力。蜜雪冰城已在东南亚开设近4900家门店,幸运咖在马来西亚、泰国试点海外门店。谁能更好地整合供应链、优化用户体验、构建品牌壁垒,谁就能在合流浪潮中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咖啡和茶饮各自赛道中的效率龙头已经胜出,而这场“茶咖”无边界的革命中,如何成为全球新的商业典范、并树立品牌价值的长征之路,才跨出第一步。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