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股价飙升:市场押注其能否实现技术逆袭

发布时间: 2025-10-25 10:23:45

来源: 保山日报网 

  近期,资本市场对英特尔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推动其股价在年内实现了近乎翻倍的涨幅。在巨额外部注资和业绩短暂回暖的双重推动下,投资者纷纷押注这家芯片巨头能够“翻身”,重新在尖端芯片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据华尔街见闻此前报道,英特尔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远超预期,净利润成功扭亏为盈,终结了公司长达六个季度的亏损局面,这也是其35年来最长的亏损记录。受此提振,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迅速上涨约7.7%。而从年初至今,英特尔的股价涨幅已接近90%,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乐观情绪可见一斑。

  这一轮乐观情绪的引爆点可以追溯到今年8月。在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英特尔先后获得了来自美国政府、英伟达以及日本软银集团的近160亿美元资金注入。这些资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部分股权,但却为英特尔的转型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成为推动其股价飙升的关键因素。

  巨额注资与业绩回暖的双重驱动

  具体来看,英特尔股价的大幅上涨主要发生在8月之后。当时,美国政府宣布将向英特尔提供89亿美元拨款,并将其转换为公司股权,这一举措无疑为英特尔注入了强心剂。紧接着,昔日的竞争对手英伟达也宣布向其投资50亿美元,并建立紧密的芯片开发伙伴关系。此外,日本软银集团亦投资20亿美元,进一步壮大了英特尔的资本实力。

  在雄厚资本的支持下,英特尔发布了扭亏为盈的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好于预期,净利润达到41亿美元,彻底扭转了去年同期166亿美元的净亏损局面。然而,有专家分析指出,业绩回暖更多得益于人工智能热潮带来的数据中心整体扩容。由于GPU算力集群仍需CPU服务器进行协调支撑,传统服务器需求同步上升,这种外部环境的改善可能并非源于英特尔自身竞争力的根本提升。

  技术追赶下的现实挑战

  尽管英特尔近期在芯片制造工艺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基于其最先进的18A制造工艺的个人电脑芯片已开始出厂,预计将于明年1月广泛上市,用于数据中心的版本则计划于明年上半年推出。这一节点至关重要,因为18A工艺在技术上大致与台积电最尖端的N2工艺相当,后者预计将在本季度末进入量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英特尔已经追平了与台积电的差距。首先,目前采用18A工艺生产的是英特尔自家设计的芯片,而非为苹果或英伟达等外部客户代工的产品。这无法证明其代工业务已具备与台积电竞争的实力。其次,这些新芯片在真实世界中的性能表现,以及与台积电产品的直接对比结果仍是未知数。

  更关键的是生产的经济性。英特尔首席财务官David Zinsner坦言,尽管芯片良率正以“可预测的”方式改善,但“尚未达到驱动适当利润率所需的水平”,并预计需要明年一整年的时间才能达成目标。如果良率过低,英特尔的利润空间将受到严重挤压。

  代工业务困境重重

  作为转型的核心,英特尔的代工业务正受到投资者的密切关注,但前景依旧不明朗。该业务预计需要约1000亿美元的巨额资本投入,然而至今仍未拿下任何重量级的外部客户。公司管理层的表态也加剧了外界的疑虑。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Lip-Bu Tan已明确表示,除非有意义的外部客户需求出现,否则公司不会投资下一代14A制造技术。他重申,公司不会在没有明确需求的情况下增加制造产能。这种缺乏信心的信号可能会让潜在客户望而却步,因为选择一家芯片代工厂商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工程成本,如果供应商未来停止提供尖端技术,这些投资将付诸东流。

  分析认为,英特尔在组织架构上也未能做出有助于代工业务发展的调整。公司至今抵制将制造与芯片设计业务进行分拆,而此举被认为是消除其代工业务增长障碍的关键一步。

  投资者押注与市场风险并存

  归根结底,当前的市场情绪建立在一个信念之上:由于在国家安全和美国高科技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英特尔“太重要而不能倒”。但这种信念并不能自动转化为成功。英特尔现在最需要的,或许是其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即主要竞争对手台积电在技术进步上出现失误,但这似乎不太可能发生。

  与此同时,有市场声音提醒投资者关注个股的潜在波动风险。近期,衡量单只股票波动性的VIX EQ指数与衡量整体市场波动性的VIX指数之间的差距创下历史新高,反映出市场对部分科技股存在紧张情绪。对于英特尔而言,投资者的耐心和资金为其赢得了时间,但要真正实现复兴,它不仅需要彻底的内部变革,还需要一些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