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钻石:从濒危企业到全球超硬材料领军者的逆袭之路

发布时间: 2025-10-28 12:43:14

来源: 保山日报网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经典广告语曾赋予钻石永恒爱情与珍贵承诺的象征意义。然而,天然钻石高昂的价格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随着培育钻石技术的成熟,钻石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而是凭借卓越品质、价格优势和契合年轻人“悦己”消费观的特点,重塑为更具亲和力的时尚饰品,正在颠覆传统钻石行业。

  提及培育钻石,河南无疑是产业的核心聚集地。作为“世界金刚石看中国,中国金刚石看河南”的典型代表,河南拥有多家钻石产业龙头企业,其中被誉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的中南钻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南钻石”)便是行业标杆。

  中国人造金刚石产业:全球领先地位培育钻石作为天然钻石的替代品,终端价格仅为天然钻石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凭借高性价比成为钻石消费的新选择,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此外,人造金刚石因其高硬度、耐磨性、高透光率和高热传导率等优异性能,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如超硬材料工具制造。

  值得注意的是,人造金刚石在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高端工业及国防科技中的不可替代性,使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2025年10月,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对超硬材料、稀土设备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将于11月8日正式生效。其中,超硬材料主要指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而人造金刚石在全球工业用超硬材料中占比超90%,成为最主要的限制出口品类。

  出口管制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超硬材料行业工业总产值约1000亿元,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单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工业领域金刚石产量占全球95%以上,培育钻石产能占全球50%。截至2025年7月,全国相关企业数量达4.15万家,年均增长率超过15%,有效授权专利近3.5万件,创新实力持续提升。

  从地理分布来看,河南、河北、江苏、广东和山东五省企业数量合计占比超60%,其中河南以90%的工业金刚石和80%的培育钻石产能稳居全国第一。

  超硬材料龙头企业的崛起之路中南钻石的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国营第五一二三厂”,主要承担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是国家“六五”期间重点项目。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公司业务一度陷入危机,濒临破产。为求生存,1989年公司开始转向人造金刚石领域,彼时该领域被国外巨头垄断,国内不仅价格高昂,还经常缺货。

  1992年,中南钻石从三台小型六面顶压机起步,正式涉足人造金刚石产业。2001年,公司率先应用粉末触媒工艺,结束了我国三十多年来片状触媒合成工业金刚石的历史,奠定全球超硬材料技术创新的领跑地位;2004年,利用六面顶技术生产出国外两面顶压机才能合成的高品级金刚石产品;2011年,涉足培育钻石领域,2016年无色培育钻石项目开发成功;2020年,掌握厘米级高温高压法CVD晶种制备技术,CVD培育钻石产品制备技术达到国际主流水平。

  中南钻石拥有超硬材料产品全流程技术优势,从原辅材料制备、零部件加工、主辅设备制造、超硬材料合成到超硬制品生产,均具备完整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公司设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河南省“超硬材料粉末触媒催化性能”院士工作站等多个技术创新平台,累计获得专利18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0余项,为国家和行业制修订技术标准10余项。

  历经三十余年发展,中南钻石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超硬材料科研、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工业领域,工业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产销量、综合竞争实力、技术能力均居全球第一;在消费领域,成功实现宝石级培育钻石的规模化生产,打破国外巨头对钻石饰品领域主流原材料的垄断,使我国在培育钻石领域领跑全球。

  市场挑战与战略布局根据母公司中兵红箭(000519.SZ)的披露,2024年超硬材料行业呈现结构性调整,终端需求与价格承压明显。中南钻石营业收入为17.64亿元,较2023年下滑23.33%;净利润为1.82亿元,较2023年下滑65.65%;毛利率为25.88%,较2023年下滑近10个百分点。尽管如此,公司依然守住了工业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市场占有率持续世界第一的位置。

  展望2025年,中南钻石表示:“公司将依托全流程自主可控技术优势,持续巩固工业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面对培育钻石竞争压力,柔性调整工业金刚石和培育钻石产能,形成‘高温高压+CVD两条技术路线’‘两个细分领域产品’优势互补的战略布局,以应对培育钻石市场变局。”

  结语:从绝地求生到全球冠军综合来看,中南钻石的崛起历程是一部充满艰辛的奋斗史。从濒临破产到成为世界超硬材料龙头企业,公司从三台小型六面顶压机起步,通过坚定不移的自主创新,成功攻克行业前沿技术,彻底打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封锁。这不仅解决了公司的生存问题,还逐步掌控全球产业链话语权,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先发优势。

  作者:季生编辑: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