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铁220亿驰援万科:背后隐藏的债务化解与股权博弈

发布时间: 2025-11-03 18:45:08

来源: 保山日报网 

  

  *此图由AI生成

  作者| 史大郎&猫哥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在房地产行业持续震荡的背景下,深圳地铁集团(以下简称"深铁")再次向万科输送220亿资金支持,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这笔相当于"信用卡额度"的借款,不仅延续了国资股东的输血传统,更折射出房企债务化解的深层逻辑。

  据知情人士透露,万科当前剩余借款额度仅23亿元,这意味着此前获得的220亿授信已基本使用完毕。资金流向显示,超过90%款项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深圳网友戏称"每次乘坐地铁都在为万科还债"的调侃,意外成为资本市场热议话题。

  <

  债务雪球:从100亿到288亿的输血轨迹这场输血行动始于2024年万科债券偿付危机爆发之际。面对公开市场融资渠道收紧,深铁开启持续输血模式:2024年累计提供约100亿借款,2025年2月后更是保持每月十亿级资金注入,截至目前总输血规模达288亿元。

  这些借款呈现显著特征:3年期低息贷款且可展期,年化利率较市场水平低约2-3个百分点。正是依靠这笔资金,万科成功回购部分境外债券,并按时支付多笔到期利息,暂时稳住资本市场信心。

  3600亿债务压顶:850亿资金缺口待解财务数据显示,万科当前有息负债规模达3600亿元,其中2025年内到期债务超过1500亿元。尽管持有现金储备600余亿,仍存在850亿元资金缺口。更严峻的是,公司信用评级下调导致公开市场融资近乎停滞,只能依赖股东输血维持运转。

  作为最大股东,深铁当前现金储备约370亿元,这意味着其已将半数现金用于支持万科。但即便倾囊相助,仍难以覆盖全部债务缺口。这种困境催生出独特的化债模式:深铁凭借7000亿总资产和3000亿净资产,通过自身信用融资后再转贷万科,形成债务置换闭环。

  十年股权博弈:从宝能举牌到深铁入主深铁与万科的资本纽带可追溯至2015年。当时宝能系姚振华通过二级市场举牌成为第一大股东,引发时任董事长王石的强烈反对。王石公开表示"不欢迎信用不足的投资者」,最终推动国资背景的深铁以664亿元代价接盘,成为控股股东。

  深铁的入主带有鲜明战略意图:其通过"轨道+物业"模式创造的48%毛利率,与万科全国布局形成协同效应。2017-2022年间,万科累计向深铁分红192亿元,双方度过五年蜜月期。

  利润王折戟:335亿亏损背后的连锁反应转折出现在2024年。万科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巨亏,直接拖累深铁业绩。作为曾经地铁行业的"利润王",深铁当年亏损达335亿元,日均亏损超1亿元。财务报告显示,亏损主要源于对万科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更严峻的是资产价值缩水:深铁当初664亿元收购的万科股权,当前市值仅剩204亿元,账面浮亏达460亿元。这种资产贬值压力,迫使深铁调整投资策略,从单纯财务投资转向深度参与经营。

  管理层地震:关键人物被查揭示深层风险2025年初的举报事件成为新转折点。万科原财务负责人祝九胜被查后,深铁被迫打破"不干预经营"承诺,派驻董事长辛杰直接管理万科事务。但仅9个月后,辛杰本人也因相关调查暂时离任,暴露出公司治理的深层隐患。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当前万科债务重组实质是"债务置换游戏":通过将公开市场债务转为股东借款,既避免违约风险,又保持股权结构稳定。但关键人物接连被查,暗示问题复杂程度超出市场预期,后续清理工作可能面临更大阻力。

  在这场涉及数千亿资金的资本博弈中,深铁的持续输血能否真正化解万科危机?国资股东的稳定初心与市场化运作之间如何平衡?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中国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