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 > 昌宁

昌宁:党员干部冲在前

时间:2010-03-22 10:10:44  来源:保山日报网  作者:吴再忠
  本报讯 “虽然儿子、儿媳妇出门打工了,但我们祖孙三人天天有水吃,多亏了村里的党员啊。”昌宁县珠街乡黑马村上村组的六旬老人赵子元逢人就夸。FAX保山日报网
  面对严峻干旱考验,昌宁县各级党组织纷纷行动,入村进组,与农民群众一道投入到抗旱保生产、保丰收、保稳定的工作中。广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也与各村党员干部群众一道迅速行动。广大基层党员则以亲帮亲、邻帮邻的方式,奋起开展抗灾自救。目前,全县每天都有1万多名党员干部奋战在抗旱救灾第一线,成为人民群众抗旱救灾的主心骨。FAX保山日报网
  赵子元老人的儿子、儿媳妇到福建打工去了,将一对七岁的孪生兄弟留在家里。老人每天既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到近2公里的水井挑水。村里的党员看到后,每天都要帮老人取水。村党总支书记杨光喜介绍,由于旱情严重,去年底以来,群众在家没活干,闲不住,纷纷到福建、广州、上海等地打工,全村共计外出务工267人,有48名留守儿童,大多只有爷爷、奶奶照顾。村党总支发动全体党员,“一对一”帮扶留守儿童家庭,帮助他们拉水、挑水,确保留守儿童人人有水喝。FAX保山日报网
  “阿居片的群众有水喝了,要数阿居党小组的功劳最大。”这是珠街乡珠街村阿居片区群众的共同心声。党小组长罗正华带领群众一锄一锄开挖了21公里多的管道基槽成功引水。FAX保山日报网
  看到江外、里皮、打比码等村民小组的人畜饮水十分困难,需从2公里以外的黑惠江边靠人背马驮解决饮水问题,珠街乡子堂村村党总支书记殷红光下决心架通饮水管道。没有水源,他数次到邻近的巍山县相关村组协调水源;没有资金,多方协调,赢得了市财政局11.3万元的资金支持。村党总支组织抗旱先锋队,带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开挖基槽、埋水管,长达17.9公里的饮水管道仅仅11天就全面竣工,引来了甘泉,解决了该片区289人、343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FAX保山日报网
  在珠街乡比此村,预备党员匡明杰利用自己的拖拉机,成为了村里的“送水志愿者”,哪里需要运水,不管有多忙、不管路况好坏,他会马上送到,且只收点油钱,不要工时费。金宝村银宝中寨村民小组党员杨文荣自己投工投劳,并投资3000多元购买胶管,从3公里外的深山中引来清泉水,满足了该组40多个烤烟育苗小棚的用水,同时解决了自家和周围 6户缺水农户的生活用水。FAX保山日报网
  “支书他们天天来寨子里,组织我们几家人拼成一个组,抢着砍运甘蔗,我们的甘蔗还有点产量。要是没有党员来组织,我们的损失肯定会更多。”正在砍甘蔗的更戛乡打瓦村苗族村民吴应三说。面对旱灾对该村甘蔗造成的影响,村党支部书记李桂斌及支部一班人立即行动,把全村33个50岁以下的党员组成了3个抗旱抢收小组,由党支部成员带队,深入各村民小组,组织群众以成立互助组的方式抢收甘蔗。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精彩热图
昌宁西山林场联合经营为林农带来希望
昌宁西山林场联合经营
推荐新闻
评论热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