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宁县林业部门实施低质林改造后,林木长势喜人。图为思茅松、旱冬瓜混交林。高雪燕 摄 本报讯 以国有林场投入资金和技术、农民投入土地、实行利润分成而组建起来的新的昌宁西山林场,经过对林地进行改造,过去的低质林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林场三年前营造的旱冬瓜+西南桦混交林,目前苗木长势良好,经测量最大胸径达到7.9厘米,最高树高达8米以上;据测算,15年后,西山林场新植树木平均胸径可达20厘米,平均树高可达15米,蓄积量可达16万立方米以上。F3U保山日报网 昌宁西山林场始建于1986年,位于昌宁县城西郊,林场经营面积4.8万余亩,属县林业局按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该林场主要肩负着改善县城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过去,林场所种植的林木由于后期投入不足,大部分林区形成萌生灌木林,林分质量较差。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提高森林利用率,林场于2006年开始对干洼营林区、每亩蓄积量不到7立方米、出材主要以坑道木、薪材为主的扭曲云南松低质林分进行采伐规划设计,办理木材采伐许可证后采伐全部树木,清除伐区内剩余物,对改造后的林地因地制宜实施及时的补植补造和抚育,加大造林地管护力度。经过林场职工连年植树造林,到去年底,西山林场已累计改造低效林分3214亩,其中2006年实施珍贵速生丰产造林项目540亩,造林树种为水冬瓜与西南桦混交;2007年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项目1100亩,造林树种为旱冬瓜与西南桦混交;2008年实施异地植被恢复造林项目241亩,造林树种为旱冬瓜与翠柏混交;2009年实施珍稀树种造林1333亩,造林树种为西南桦与秃杉混交。经过改造,西山林场林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F3U保山日报网 记者近日走进昌宁西山林场林区,所到之处满眼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直觉告诉大家,林区管理井然有序,护林防火工作扎实有效。据林场场长介绍,林改后,西山林场已归林农各家所有,但林农对森林管理缺乏经验,都担心管不好森林,于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林场与林农签订了《联营合同》,林地由林场负责实施科学化管理,林地产生的利益双方进行6:4分成,平时林场需要人工作业,林农可到林场打工,林场发工钱。看到林木长势如此喜人,林农无比高兴,大家说,西山林场联合经营之路算是走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