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 > 昌宁
“三查三看”——保山日报社记者行

昌宁:低碳新风进苗家

时间:2010-10-11 09:06:16  来源:保山日报网  作者:本报记者 吴再忠 通讯员 李春华
  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走进长山苗寨,就能真切地感受到一股环保生态新风正吹拂着长山的乡村田野,苗家人已悄然过上了“低碳生活”。gvP保山日报网
  苗族妇女李小妹家的厨房里,只听“啪”的一声,沼气灶上蓝色火苗跳动,不一会儿,厨房里菜香弥漫。李小妹一边做菜一边说:“用沼气做饭、照明真方便,家里干净了,院子不臭了。” gvP保山日报网
  昌宁县勐统镇长山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全村辖24个村民小组,2009年共有884户3901人,其中苗族有10个村民小组314户1461人。一直以来,这里的苗族群众由于各种原因,生产生活各方面都较为落后。过去,群众做饭烟熏火燎,院子内外粪坑臭气冲天,污水满地横流,蚊蝇四处乱飞。去年以来,昌宁县把缩短长山苗族与其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作为一项大事来抓,组织县直有关部门用3年时间对该地区进行挂钩帮扶,帮助苗族地区发展。通过实施以建沼气池、帮助农户改圈、改厨、改厕、铺筑村庄道路等改善基础设施为核心,把农村沼气从单纯的获取能源发展成为废弃物处理和生物质多层次综合利用的工程,并专门对沼气池的管护和使用进行了培训,使苗族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用上沼气、安装了太阳能的农户不但注重房前屋后的卫生,还可经常洗澡冲凉,养成文明生活习惯。该村党总支书记朱绍文说:“‘一池三改’在苗族寨子可以起到‘三源’的作用,即能源、肥源和水源。在长山村,旱季时,一口8立方米的标准沼气池中存储的沼液,可以灌溉1亩多土地,而且能有效防止土壤板结,足以让一户农民土地安然度过干旱季节。目前, 10个苗族村民小组共建成沼气池208口,共有207户1006人受益,沼气正常使用率达到100%。”gvP保山日报网
  该村还对沼气综合利用进行探索创新,帮助农户充分利用沼气发展“猪—沼—果”、“猪—沼—菜”等多种能源生态农业模式。目前,全村农户利用沼气提高森林覆盖率达80%。据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介绍:“一口10立方米的小型沼气池,每年能产沼气700立方米左右,可以解决60%以上的生活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吨,可以少用薪柴2.5吨。” gvP保山日报网
  看着干净的院落,吃着可口的饭菜,李小妹笑得十分灿烂。她说:“村庄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果蔬飘香,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的。没想到,现在我们也过上了这样的日子。前几天听电视里说什么‘低碳生活’,我想我们的生活也应该是吧。”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精彩热图
昌宁推广核桃无烟烘烤技术
昌宁推广核桃无烟烘烤
图片报道
图片报道
昌宁:温泉乡建密集型烤房群
昌宁:温泉乡建密集型
昌宁县春蚕收购工作圆满结束
昌宁县春蚕收购工作圆
推荐新闻
评论热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