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据农民实际需求,通过邀请市、县、乡的农、林、畜牧技术员和“土专家”面对面传授实用生产技术,教农一套“点金术”,指农一条致富路,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水平,增加了他们的致富技能。ZTd保山日报网 土专家传“秘方”ZTd保山日报网 象达乡域内的苏帕河畔,只见一大片遮荫棚里,一行行石斛杆壮叶绿生机盎然;“土专家”张显正在给前来取经的20多位农民讲解石斛施生态肥和杀虫技术,不少农民一边听一边记下技术要点。张显正是持有“绿色证书”的石斛种植大户,经营着3000多平方米的石斛园,年创收30多万元。今年以来,老张已接待了200多位来学习石斛栽培技术的农民,其中既有本乡的,也有外乡镇的。ZTd保山日报网 龙陵县在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中,涌现出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为了发挥他们的作用,让农民之间互通有无,龙陵县组织各村(社区)的农民专家进寨入户,为乡邻讲解致富经,传授实用生产技术。截至目前,全县700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已为5万多农户传授种养加工业技术和经验,不少农民在“土专家”的帮带下走上了致富之路。ZTd保山日报网 村民张再发高兴地说:“张老师介绍的生态农药杀虫效果好,这‘秘方’管用,我种的3000多平方米石斛用生态农药杀虫后,长势茂盛,丰收在望。”据介绍,龙陵县石斛种植面积已达43.9万平方米,去年实现产值3317万元,今年该县以资金、技术扶持的举措在适宜区集约化种植20万平方米。ZTd保山日报网 农科员开“处方”ZTd保山日报网 “今晚给大家讲的是《香料烟再生烟的田间管理》,请大家用心听讲,弄不懂的问题请随时提出来。”讲台上市香料烟公司驻村技术员王红杰讲得深入浅出,台下100多名村民听得津津有味。这是记者日前在碧寨乡梨树坪村农民技校看到的一幕。ZTd保山日报网 春耕备耕生产时节,在龙陵县农村,各种形式的培训班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农民纷纷走进农技校,进行文化科技“充电”。今年以来,市、县、乡驻村农技员以村农技校为阵地,举办各种培训班200多期(场),向农民传授抗旱保苗、节水灌溉和种养技术,深受农民的欢迎。ZTd保山日报网 “‘农闲课堂’真对我们的口味,利用晚上上课,既不耽误生产,又能学到实用生产技术,今晚讲的《香料烟再生烟的田间管理》课有新内容,去年我不注意合理施肥,用肥量大了,造成叶片肥厚,影响了烟叶质量,减少了收入。今年要按规定施肥,不能凭老经验了。”村民杨运达对记者说。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听课的村民仍然不愿离开教室,把讲课的农科员团团围住,请教着问题……ZTd保山日报网 农民书屋寻“良方”ZTd保山日报网 吃过晚饭,龙新乡勐冒村徐家寨村民郑子安又来到了寨子里的农民书屋,他是这里的常客。这个书屋上架书刊1000多册,常年订阅报刊3种,配备了彩电、VCD、科技光碟等,是村民学文化、学科技的好去外。ZTd保山日报网 郑子安就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来这里收集信息:什么农产品好销、适合当地生产又能反季节生产的有哪些品种、各地农产品的价格如何等。前段时间,他根据信息网上提供的市场信息,育了3万多株草果苗,已全部被预订。今晚,老郑和50多位村民一起收看《水稻多样性混栽》的科教片。郑子安说:“手里没有技术,地里没有收入,看了这部科教片后,搞水稻多样性混栽心里有谱了。”ZTd保山日报网 该县121个村(社区)都建起了文化室、党员电教室,开通了党员电教网、科技教育网和“数字乡村”网络,建成农民文化大院60多个,配备了一批文化科技书刊和光碟,为广大农民建起学文化、学科技的平台。像郑子安这样利用晚上到文化室或农民书屋“淘金”的人可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