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保山 > 经济民生

保山市成立烤烟专业合作社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探索

时间:2009-05-21 00:54:31  来源:保山日报  作者:
LQd保山日报网
  创新服务方式,实现生产环节专业化。过去,保山烟草采取聘用烤烟辅导员直接服务于千家万户的模式,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广大烟农的需要。保山烟草创新载体,成立烤烟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根据烟叶生产的需要,按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建立生产、技术、信息等专业性服务组织,为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搭建了服务平台。同时,烤烟生产合作社还根据烤烟生产环节及社员的需要,定期、不定期开展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合作社法律法规政策、合作社烤烟生产管理知识、合作社章程和管理制度、相关的烤烟生产技术、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活动,促进了生产与服务的协调发展。目前,已在基地单元内成立的24个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中建立了8支育苗专业队、6支机耕起垄专业队、17支植保专业队、25支烘烤专业队、28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队。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将服务渗透到烤烟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一方面实现了烤烟生产“烟田统一规划、田间管理统一规范、生产技术统一培训、烟叶采烤统一标准、统一约时定点交售”的专业化生产格局,极大地提高了烤烟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在烤烟生产季节过后,专业服务队还可以服务于大小春作物的生产,实现了向大农业延伸服务,不但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问题,还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 LQd保山日报网
  创新管护方式,实现资产管理科学化。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管护一直是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从某种程度来讲,存在重建轻管、产权不清、责权不明的问题,有的基础设施建成后却出现了“有人用、无人管”的现象,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归谁所有,为谁服务,谁来管理,如何才能发挥长效”等问题。烤烟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投资方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将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移交给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管理和使用,确保广大烟农(农民)受益。按照“谁所有谁管理,谁管理谁受益,谁损坏谁负责”的原则,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社员(社员代表大会)制定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向烟农(社员)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解决了管护人员报酬。同时,部分合作社的积累也可用于烟叶基础设施的维护,有效解决了管理维修难的问题,确保基础设施长期发挥效益。LQd保山日报网
  创新配置方式,实现生产发展规模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有的农户无力种地,又不找人代耕,造成土地抛荒,而一些经营有方、有能力扩大种地规模的农户又很难及时获得土地耕种。如何才能将家庭承包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解决“有人无田种、有田无力种”、“多种不能、少种不行”的人地矛盾。保山烟草以烤烟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坚持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积极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依法流转,使从事其它产业的农民、没有种植技术或无能力种烟的农民,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偿流转,把土地集中到懂技术、会管理的烟农手中。同时,通过合作社为烟农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技术协作、存储运输、生产资料、烟叶销售等方面的服务,组织烟农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烘烤,加强对烟叶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管理,解决了烟农对烤烟生产工序复杂、投入工作时间多、生产成本大、效益不明显等问题的后顾之忧,使烤烟专业合作社社员愿意拿出好田好地种烟,将烤烟生产集中在了最佳适宜种植区,形成规模化种植。2009年,全市烤烟生产户均种植面积达10.87亩,极大地提高了规模化种植的水平,改变烤烟产业规模小、分散型的生产模式,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生产发展之路。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精彩热图
“两节一市”招商引资签约76亿
“两节一市”招商引资
我市昆交会上招强商引巨资
我市昆交会上招强商引
我市贷款公路建设工程唱响项目年“主题曲”
我市贷款公路建设工程
保山市项目工作频见春光
保山市项目工作频见春
推荐新闻
评论热点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