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美食

腾冲人的“露水汤铺”

发布时间: 2012-09-17 15:06:38

来源: 保山日报网  阅读:

  腾冲人为路边临时搭起的小吃店起了个特殊的称谓——“露水汤铺”。早点和夜宵,腾冲人总喜欢到“露水汤铺”里吃一碗稀豆粉,有的加上当地特有的炭火烤的风吹粑粑。稀豆粉作为日常的小吃,腾冲人早已习以为常。一旦哪天少了它,总觉得不是滋味。 YYY保山日报网
  傍晚,腾冲和顺古镇的村头小摊上,几个叽叽喳喳的小孩子争抢着谁能多吃一口豆粉。旁边坐着慈祥的老奶奶,端详着“淘气”的孙儿们。清晨,赶着上班的当地人、刚起床的旅人们拥堵在豆粉摊前,等着那碗热腾腾的稀豆粉;中午,下课铃刚敲响,身着校服的女生们就冲出校门,直奔向村头的豆粉摊。这些市井剧情每天都在腾冲人的生活中上演,日复一日,年年如是,平实亲切。 YYY保山日报网
  豆粉世家 YYY保山日报网
  来到和顺古镇,人们总会不厌其烦地钻进深巷里找到那家“寸大妈豆粉”。其实,这里就是寸大妈的家。家门口摆了张小桌子,放一盘豆粉和各种盛放调料的瓶瓶罐罐,另外还有两条长凳。寸大妈年逾八十,还坚持自己亲自做豆粉,就是因为自己每天都要吃一碗,所以就多做点,这也才有了其他人的好口福。但每日因供应有限,吃到者像撞上了大运。 YYY保山日报网
  寸大妈84年的人生,与豆粉形影不离。母亲做豆粉生意远近闻名,父亲打猎是把好手,大家就叫他寸大官,母亲的豆粉摊也就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大官豆粉”。11岁的寸大妈刚上完小学,就回家跟着母亲学做豆粉了。现在她还清晰地记得,每天清晨很早就起床到村头去挑水,然后跟母亲一起做豆粉。天亮时,她们也做完豆粉去外面摆摊了。YYY保山日报网
  “价格公道又好吃!”这是寸大妈转述别人对她家豆粉的评价。和顺是侨乡,华侨回来都要找寸氏的豆粉吃,而且不能拿回家,一定要在这摊上吃才有感觉。老一辈的华侨吃寸氏豆粉,还要问一声:“是不是大官豆粉?”寸大妈六个女儿都学过做豆粉,但因为后来没有从事这个行业,也就慢慢生疏起来。后来有一位华侨来寸家吃豆粉,告诉年事已高的寸大妈应该把这个手艺传承下来。恰逢外孙女小叶中学毕业回来准备创业,于是二女儿母女俩一起才跟着寸大妈学起了这门老手艺。二女儿说母亲教会的只能是理论,具体的操作要在自己的实践中慢慢体会,火候如何拿捏?搅拌的力道如何衡量?稍有不慎,出来的味道就差出半里地。YYY保山日报网
  因为豆粉的生意辛苦,利润不高,做了三年的外孙女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到城市做起了年轻人更喜欢的服装生意。只有二女儿还在坚守岗位,并在村头支起了“露水汤铺”,就叫“寸氏豆粉”。从她的言语中,能感觉出她对自己这份职业很骄傲,外甥女前几年结婚,客人们都说喝豆粉世家的喜酒,一定要吃到正宗的豆粉。喜宴那天,她做了足足两锅,让每位客人都吃个够。但她远远低估了大家的“实力”,席间大家其他菜不夹,只吃豆粉,最后还是意犹未尽,嚷嚷着没吃好。她说,当然不是每天都能做得好。如果哪天火功不到,自己心里就感觉不舒服。老客户能吃得出来没做好的豆粉没有弹性,软软的,没有骨架,并会问:“你今天是睡着了还是打瞌睡呢?” YYY保山日报网
  现在,寸大妈在自家每日做豆粉,只是不像以前起那么早,也不再做那么多。客人想吃要自己找上门来品尝。二女儿单立门户,每天4点起床开始磨豌豆,7点左右热腾腾的稀豆粉就可出锅。老公负责拿到他们在村头的豆粉摊上,准备迎接早晨第一批客人。她说,等女儿再大一些,闯出了自己的名堂,再劝她回来继承祖辈们留下来的这份事业。那时,她会更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