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龙陵

平达:傈僳村寨换新颜 民族团结谱新篇

发布时间: 2020-10-19 17:44:51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2、村寨.jpgddd保山日报网

  黄连河村位于龙陵线平达乡西北部,距乡政府驻地21公里,国土面积57.5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2米,年平均气温10.5℃。全村共辖12个村民小组,2019年末共有584户2254人(含傈僳族270户101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9户908人。设6个党支部,有党员85名。黄连河村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坚守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抓组织、夯基础、兴产业、扬文化、强治理,实现民族家园共建、产业共促、和谐共治、文化共融、成果共享。ddd保山日报网

1、寨门.jpgddd保山日报网

  党群联动抓实组织建设ddd保山日报网

  建强基层组织。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单位,培养选拔有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懂民族政策、会做民族工作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导群众组织参与治理工作,共同管理好村寨事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抓实思想引领。坚持用民族语言传播党的声音,用民族文字解读党的政策,强化汉语、傈僳语“双语”宣讲,每周利用大喇叭播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法律法规、红色经典等内容,教育和引导各族群众心向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ddd保山日报网

  项目促动夯实基础保障ddd保山日报网

  依托“十百千万”项目,大力整合资金和力量,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全村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网络宽带“五通”建设。自2014年以来,先后投入国开项目资金2702.25万元,实施硬化通村、组道路14段,长32.15km,修通(硬化)串户、入户和庭院硬化26621.26平方米。投入项目资金2007.15万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投入浦发项目资金3557.32万元实施“直过民族”项目,同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自此,不仅彻底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住房保障问题,还有效提升了群众居住的人居环境。ddd保山日报网

  产业带动提升致富能力ddd保山日报网

6、萝卜丰收.JPGddd保山日报网

  因村施策,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发展烤烟、蔬菜、山葵、中草药种植产业,大力发展傈僳族手工刺绣和野生菌加工等产业。通过“村党总支(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了黄连河民族服饰专业合作社,解决当地贫困群众就业难,实现特色产业持续发展,带动农民稳定增收。共带动73户200余名傈僳族妇女入社,实现户均年增收约7200元。另一方面利用黄连河村盛产野生食用菌的优越生态环境,做强做大“菌中之王”——野生松茸和其它食用野生菌产业。近年来,黄连河村食用野生菌年均产量21.5吨,畅销全国各地,每年全村食用野生菌销售额约达200万元。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ddd保山日报网

  文化推动传承保护发展ddd保山日报网

11.篝火晚会.JPGddd保山日报网

  加大对傈僳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一是通过非遗项目申报、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开设双语课程等方式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传统。截止目前,黄连河村傈僳族非遗文化共申报并已获得保护项目5个,其中获得省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市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2个,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县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1个;1个非遗文化展室。二是组建黄连河村傈僳族群众舞蹈队1支,充分发挥傈僳族同胞能说会唱、能跳会弹的特点,以舞蹈、声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民族团结、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融入到民族歌舞、文艺节目中,用原汁原味的傈僳族歌舞共同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主旋律,营造了“家家户户唱红歌、党的声音进万家”的良好氛围。三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2019年5月13日,云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大口马牙》栏目走进平达乡黄连河村进行节目录制,拍摄了傈僳族非遗文化传统体育竞技“嘟哒哒”的制作和玩法,采访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乐器“萨片麻姑”制作及演奏的代表性传承人余宗富夫妇,栏目组以独特的视角,把黄连河村非遗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2019年5月19日至25日,CCTV-7《乡土》栏目摄制组再次走进平达黄连河村,先后深入傈僳族服饰技艺传承人余招娣家中、黄连河民族服饰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老艺新生》专题片的拍摄。2019年6月21日,平达乡黄连河傈僳族刺绣工艺代表团应邀参加由CCTV—7乡土栏目亲临平达摄制的专题系列片《老艺新生》开播仪式。如今,黄连河村傈僳族文化已经成为龙陵县的一张民族特色文化名片。ddd保山日报网

  共治撬动基层治理体系ddd保山日报网

10.阔时节文艺演.JPGddd保山日报网

  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体系建设为抓手,健全完善“村党总支+党员+群众”的基层自治工作模式,按照3-5户联防,选举网格长,将自治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一户,以户为单位划分各区网格点,构建“组组行动、户户参与、人人有责”的农村治理新格局,持续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人居环境整治、文明新风、“爱心超市”激励机制,以群众自治、自管来提升乡村振兴战斗力,营造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风气。  (吴艳华 王佳凤)ddd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ddd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