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 > 昌宁

“我的发展我做主” ——昌宁县“协商在基层”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纪实

发布时间: 2021-05-28 09:38:38

来源:保山日报网-保山日报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这是如今的昌宁县卡斯镇大塘村大竹林村民小组的真实写照,也是该县启动“协商在基层”试点工作,深入实践政协协商和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后的一个剪影。iii保山日报网

  2020年3月,我市在昌宁、腾冲率先启动“协商在基层”试点工作。昌宁县政协抓住契机,将田园镇、卡斯镇、耈街乡土皮太村作为“协商在基层”工作试点,开展工作一年多来,群众满意度大增,呈现出“民心聚、产业强、乡村美”的喜人前景。iii保山日报网

  问计于民iii保山日报网

  共同协商“找出路”iii保山日报网

  大竹林是卡斯镇大塘村相对较为贫困的一个村民小组,全组54户234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25户99人。受多种客观因素制约,绝大多数村民思想不够解放、进取意识不强,产业发展单一、群众收入较低,庭院建设滞后、村庄环境较差。2020年6月,昌宁县首场“协商在基层”协商议事会在大竹林召开。通过前期摸排调研,在广泛汇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最终选定“建设美丽乡村,助推脱贫攻坚”作为协商议题,决定依托当地400余亩竹林资源和传统竹器编织技艺,致力于打造以“竹元素”为主的特色村庄。群众的角色一下子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的发展我做主”,从打造竹子经济到制定村规民约;从推选竹器编织带头人到请求政府帮忙搭建销售平台……通过协商议事,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得到全新蜕变,纷纷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iii保山日报网

  如今,“竹子经济”带来的实惠正在悄然改变着大竹林。目前,大竹林小组已培育出熟练掌握灯笼、簸箕、茶盒、果盘等10余种竹编工艺的乡村致富能手150余名,成立了由47户从事竹编产品开发的农户组成的竹器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经销商”的产销模式拓宽了群众的产品销路,竹编工艺品产品价格提高了5至10倍,社员户均增收1.5万元。在当地政府着力打造下,这里的竹林文化长廊成为许多游客慕名而来的“网红打卡地”。iii保山日报网

  问需于民iii保山日报网

  把问题摆到“桌面上”iii保山日报网

  “通过协商议事解决了商贸城的小区治理问题后,我非常满意,我家原来准备30万元就出手的一套住房,现在涨到40万元舍不得卖了。”田园镇九丰商贸城小区居民张明华高兴地说。iii保山日报网

  张明华所在的九丰商贸城小区,是昌宁城区第一个商品房开发小区。由于建成早、规划不足、功能缺失、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商铺”变成“仓库”,留不住人,招不了商,房价下跌,资产贬值,广大业主怨声载道,长期以来的管理断档更是导致小区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供水、供电等设施设备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来位于县城“黄金地段”的商贸小区,不但难以发挥自身功能,还成为制约“文明县城”“美丽县城”创建的最大瓶颈。结合群众需求,将问题一一摆上“桌面”进行协商议事解决,小区治理初步形成了“‘五有’机制+红色物业”的探索管理模式。围绕“打造文明幸福小区,助力美丽县城建设”的目标,小区成立了党支部、组建了业主管理委员会、设置居民小组4个、选出楼栋长9个,一个以党支部牵头、业主委员会落实、居民小组长和楼栋长服务的管理网络全面建成。小区还聘请了10名安保、管理服务和卫生保洁人员,物业收缴率达到90%以上。如今的商贸城实现了从“没人管”到“管得好”的蜕变,环境从“脏乱差”转变为“洁净美”,物业费从“拒绝交”转变为“主动问”,居民满意度、公共安全度、环境优美度、社会文明度、生活便利度大幅提升。iii保山日报网

  问效于民iii保山日报网

  “行不行”群众说了算iii保山日报网

  耈街乡土皮太村是一个以苗族、彝族为主要聚居民族的村寨,当地的苗族服饰(习俗)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这里不仅有保留完整的最古老民族服饰“五色衣”,还孕育出一套被称为“十八一朵花”的苗族妇女盛装,几乎所有少数民族妇女都具备刺绣手艺。但就是这样一个特色显著的民族村寨,多年来因为没有相对应的产业链支撑,村民们指尖上的技艺,却没能产生增收致富的经济效益。试点工作启动后,在协商议事机构带领下,当地群众一致决定把“发展林下产业,传承苗族刺绣,助力群众增收”作为协商议题。目前通过协商,已争取到项目资金170万元,同时打包600万项目纳入中期规划,建立苗族服饰传承点5个,培育县级以上传承人314人,以苗族服饰开发为主的“五彩盛装”专业合作社也逐渐步入正轨,研发出20余种刺绣产品。同步协商推进的林下种植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已新植青花椒、魔芋等一批有规模的产业链,预计可增加农民收入300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20万元。看到百年传承的指尖技艺带来商机,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村民熊国花逢人便说:“现在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腰杆子也挺起来了,这都是托了党和国家的福啊!”iii保山日报网

  “群众有需求,政协有回应。要让基层的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智往一起聚、劲往一处使,把党委政府要干的事和群众想干的事变成老百姓自己的事,让基层治理工作由‘干部说了算’向‘大家商量办’转变。”昌宁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夏红军介绍,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昌宁县将在13个乡镇全面推开“协商在基层”工作,着力引导群众通过协商民主方式来实现当家做主,让群众真正回归“治理主体”本位。最终的目的,就是把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本报通讯员 杨 军 熊梓云iii保山日报网

责编:刘自明iii保山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