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 > 昌宁

昌宁县305个“生产队”助农增收

时间:2009-07-28 01:46:42  来源:保山日报  作者:吴再忠
  本报讯 近年来,昌宁县以特色现代农业县建设为目标,以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行业协会为重点,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效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半年,该县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64.88元,同比增长10.89%,在逆境中实现了持续增长。NzS保山日报网
  “合作经济组织较好地解决了政府包不了,村组集体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促进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走出了一条搞活经济、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昌宁县供销社主任穆尚军这样说。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村信息不灵、流通不畅、科技水平不高、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一直是昌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难题。近年来,该县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消费等环节,积极扶持和引导以“两社一会”为重点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到今年5月底,全县相继涌现出305个合作经济组织,其中专业合作社94个、综合服务社208个、行业协会3个,社(会)员总数29017人,带动农户32000多户,2008年合作销售农产品96500吨,累计培训人员19808人次,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500余元。NzS保山日报网
  该县在扶持和培育合作经济组织中,始终注重围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化经营来开展,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联系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引导他们对内服务、对外经营,延伸农产品的销售“链条”,有效地发挥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批群众”的积极作用。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数量、组织收购和销售,更好地防范市场风险;通过内部自律机制,规范了成员的行为,形成了发展合力;充当了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中介机构,有效地增加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面对市场对新技术、新品种的要求十分迫切的实际,合作经济组织以实现互助、合作为目的,主动引进和使用新品种、新技术,促进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并通过经常性地开展自我培训、自我教育,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耈街金马核桃专业合作社针对部分农户采青的问题,在合作社内出台了自律规定:必须成熟才能下树,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柯街蓬元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融养殖、购销、服务为一体,最大限度降低养殖成本,今年来,合作社组织及带动的农户所出栏的生猪每公斤价格比其他人家的要高1元左右。“这叫树大好乘凉。”社员王发林高兴地说。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精彩热图
昌宁西山林场联合经营为林农带来希望
昌宁西山林场联合经营
推荐新闻
评论热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