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宁县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引领农民致富侧记sY4保山日报网 “农村党建是个大事,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提出的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等要求,抓住了‘牛鼻子’,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近日,记者来到昌宁县卡斯镇龙洞村采访,村党总支书记段国祥谈起农村发展信心十足。近年来,龙洞村通过党组织设置调整,采取“支部+产业”的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发展香料烟产业。2008年,全村发展香料烟5185亩,实现产值885万多元,户均收入8900多元。sY4保山日报网 在千年茶乡昌宁县,像龙洞村这样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设置灵活、特色鲜明的村党总支49个,自然村党支部171个,专业党支部36个,占到全县农村党支部的60%以上。为保证调整后的支部正常运行,全县各乡镇均从财政拨出专用经费,按照支部书记每人每月40至80元,支部委员每人每月30元,支部每年1500元的标准实施岗位补贴和安排党建经费,同时建立了固定的活动场所207个,使调整后的每个支部都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sY4保山日报网 2008年以来,昌宁县积极探索抓农村党建促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大胆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本着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自愿互利、便于管理和发挥作用的原则,认真做好“党支部+产业=产业发展新动力、党支部+协会=协会建设新活力、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发展新路子、党支部+自然村=新农村建设新气象”四道“加法”,对党员人数较多的行政村设立党总支,全面构建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体系,不断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同时通过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记者在田园镇勐廷村采访时了解到,这个村按照行业划分党支部,分别建立了餐饮业党支部、运输业党支部、种植业党支部。在专业党支部的带领下,目前,勐廷村从事运输、餐饮服务的迅速发展到60多户,40多户独具勐廷特色的“清真风味”已遍布县内,走向市外。对此,广大农户认为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是大。sY4保山日报网 与此相适应,该县还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动的有效方式,改变过去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开展活动的固定模式,本着小型、多样、灵活、实效的原则,按照产业发展需要和发挥党员特长相结合、党员自愿选择与党组织优化组合相结合的办法,化整为“零”,以党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有效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员从业广泛、流动频繁造成的基层组织活动贫乏、内容单一等实际问题,激活了基层组织的活力。目前,该县已建立特色党小组200多个,协会党小组50个,做到了“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活动”,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sY4保山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