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种了3亩马铃薯,收入1万多元,全靠乡里科技特派员的指导,是杨技术员教咱‘点金术’,让我们扩种耐旱作物马铃薯,大旱之年获得好收成。”5日9日上午,正在地里挖马铃薯的龙陵县龙新乡勐冒村村民徐再顺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该村种植的2000余亩马铃薯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2吨,为村民带来不菲的收入。8wB保山日报网 近年来,为解决农村科技力量不足和科技服务“缺位”的问题,龙陵县推行驻村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县乡农、林、畜部门抽出300多位科技人员,按每村2至3名派驻全县120个村(社区)担任科技特派员,按照“解决技术难题、富裕一方百姓”的要求,围绕粮、蔗、茶、核桃、石斛、“两烟”、畜牧等支柱产业进村入户开展服务。为使农民的难题及时得以解决,该县规定科技特派员每周对收集来的种养技术难题进行集中“把脉会诊”,把从村组了解到的科技难题进行汇总、梳理,一起研究解决办法,若不能解决,则向上级专家请教,并在下一次入村时,及时给予答复。8wB保山日报网 村民徐德书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以前,靠几亩地种水稻、玉米、小麦,生活总是紧巴巴的,自从乡农技站的杨苍昌技术员指导我面向市场调整种植结构,收入比以前成倍地增长,今年如果是种小麦或油菜,遇到旱灾肯定是减产。我家种了4亩马铃薯,总产量有9吨多,已经卖了8吨,收入1.4万元呢!”田畴里,村民们有的在挖马铃薯、有的在装袋、有的在过磅,一片大旱之年获丰收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