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 > 施甸

施甸合力培育富民新产业

时间:2009-11-23 00:56:24  来源:保山日报网  作者:本报记者 谷方灿 通讯员 石祖文

合力培育富民新产业tWc保山日报网
——施甸县与云南大山合公司携手发展食用菌助农增收纪实
tWc保山日报网

   1999年,施甸县委、县政府在充分研究县情的基础上,作出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决定,通过10多年的艰辛探索,一个以当地废弃林业资源为依托、以生产食用菌为起点,逐步向乙醇提取、饲料加工、带动农村养殖业和沼气生产延伸的农业产业链已经形成。到去年12月,施甸县已累计发展菇农630户,种植食用菌1530万筒,实现销售收入5430万元,涌现出一批年产值超过10万元、亩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的种菇农户典型。食用菌种植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tWc保山日报网
  施甸县于2005年12月引进国家食用菌龙头企业上海大山合集团公司以及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资金、技术,成立了省内最大的专业从事食用菌生产和研究的企业——云南大山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公司主动理顺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服务,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性,施甸食用菌产业从此步入了产业化经营的健康轨道。到2006年10月,施甸县食用菌种植扩展到5个乡镇,发展菇农450户,栽培夏菇282万筒,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并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为满足群众的需求,公司于2007年又投资200万元扩大生产能力,还制定了在3年的时间内把食用菌生产规模提高到年产3000万筒,实现年产值上亿元的目标。tWc保山日报网
  公司在壮大规模的同时,还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进行了内涵扩张,即:公司统一收购农林废弃原料,工厂化生产加工成菌棒后供给农民种植香菇,农民出菇后的废菌棒再回收到公司转化成饲料,饲料作替代粮食供给养殖户,带动养殖业的发展;指导农户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替代木材做燃料,节约的木材用于食用菌生产,沼气池的沼渣用于农业种植,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进而形成了以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产业联动发展的经营新格局。据估算,仅废菌棒作猪饲料一项,施甸县每年便能节约生猪饲养成本160万元左右。同时,为保证这一帮助农民群众快速增收致富的好产业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还多次与农村信用社协商,找到了既方便群众、又能降低资金风险的放贷形式。实现了农户自筹一点、扶贫和信用社等部门帮扶一点的资金筹集办法,有效解决了农户的资金缺口问题。tWc保山日报网
  为创新开拓市场,公司建立起生产基地扶持农户种植香菇。按常规,公司应该垄断香菇的收购,但公司却欢迎外地客商到施甸收购香菇,也鼓励菇农把香菇卖到外地,农户卖不出去的香菇公司则按每公斤3.5元的保护价进行敞开收购。不到半年时间,施甸香菇就在昆明的鲜菇市场拥有了60%的份额,并卖出了同类产品的高价格。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精彩热图
施甸县10万农民外出务工促增收
施甸县10万农民外出务
施甸县太平镇抗旱减灾见闻
施甸县太平镇抗旱减灾
施甸老农喜领新农保存折
施甸老农喜领新农保存
施甸金布朗民俗节彰显民族风情
施甸金布朗民俗节彰显
推荐新闻
评论热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