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 > 施甸

施甸县太平镇抗旱减灾见闻

时间:2010-03-25 10:15:34  来源:保山日报网  作者:本报记者 董国平  通讯员 王占良

苦旱时节动人情——施甸县太平镇抗旱减灾见闻xEj保山日报网

  3月21日,春分。但怒江西岸的施甸县太平镇,却看不到往年那种处处山花烂漫、村村绿树迷眼的景色,就连报春的鸟儿,也难闻其声。秋冬春连旱,这座大山龟裂出了干红的肌肤,土地荒芜,树木枯萎,这里渴啊!xEj保山日报网
  然而,这里却不乏故事,不乏感动。因为这里有善良的人们。xEj保山日报网

  带头阿哥xEj保山日报网

  “东方红水库的水三天前就抽干了,若不是字正岗阿哥成头(引水),今天我们全村人就没水喝了。”3月20日中午,喘着粗气扛一根3米长碗口粗细的水管的莽林村大莽林村民字正富对记者说。记者看到,当时村民们正忙着把水管一根一根地往山上运去,男人们一人扛一根水管,女人们则两人扛一根,大家争相向记者夸字正岗:“是字正岗阿哥去保山赊来的钢管,我们才得(有机会)来扛水管呢。”“是字正岗阿哥带领我们到老康山找到水源点并和大家一起挖出来的水。”“我们这几天就是喝字正岗阿哥2000元钱买的抽水机抽水库底的水了。”“……”xEj保山日报网
  太平镇干部小董指着一个正在招呼村民注意安全、注意别把钢管螺丝牙损坏的人说,这就是共产党员字正岗。xEj保山日报网
     字正岗,彝族,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施甸县太平供销社解体前是该供销社支部书记、主任。2000年回到莽林村,在公路边开了一家食馆,从事个体经营。说起字正岗,群众无不伸出大拇指。一组组长、共产党员罗贵才介绍说,太平镇莽林村大莽林是个多数为彝族的自然村,有两个小组,570口人。往年村民靠村后的东方红水库供水,但今年天大旱水库干涸了。字正岗虽然是个体户,但他急在心里,几天前,他回到村里召集村里的共产党员和干部,商量抗旱对策,然后成立了一个有10人组成的“莽林寨抗旱领导小组”,大家一致推举他任组长。xEj保山日报网
     罗贵才说,字正岗先是出资2000元,买回了一台抽水机,先抽东方红水库剩余的水,由于水库水所剩无几,也不能维持几天,因此,领导小组立即着手寻找新的水源点。于是,字正岗带领大家披荆斩棘,终于在离村3公里外的老康山下找到了一片可能有水的草地。随后,字正岗带领村民开挖草地,果然有水。找到水源后,字正岗立即安排人将水样送到县里化验,化验结果是优质山泉。xEj保山日报网
     “山泉甘甜,我们相当高兴,开挖聚水池子时大家满身是泥,但谁也不怕,都说不回家吃晌午,当天天黑前就把聚水池挖出来了。”二组组长、共产党员安兴文描述挖聚水池时,激动地说。他说大家决定用钢管引水,因此村里每人已集资50元钱。安兴文说,那几天把字正岗累伤了,当时他一边组织人去化验水质,一边筹措资金到80公里外的保山赊购回来330根钢管,水管运回来后,又一边发动20个人分头去借接水管的钳子和扳螺丝牙的工具,一边请来技术人员指导,大家加班加点,只争取早一天喝上水,今天傍晚就能把山泉引到寨子里了。xEj保山日报网
  字正岗对记者说,所有的人都非常关心莽林寨人,县政府办公室送来了5000元钱,镇党委书记等领导到山里参加大家开挖水池,虽然这个工程还欠很多债,但莽林寨500多彝族同胞和集镇上的人有水喝、有饭吃了,谢谢!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精彩热图
施甸县10万农民外出务工促增收
施甸县10万农民外出务
施甸县太平镇抗旱减灾见闻
施甸县太平镇抗旱减灾
施甸老农喜领新农保存折
施甸老农喜领新农保存
施甸金布朗民俗节彰显民族风情
施甸金布朗民俗节彰显
推荐新闻
评论热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