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RA保山日报网 施甸县开展示范户集中培训,以提高科技入户率和到位率。 本报讯 正值春耕时节,施甸县酒房乡沙子村的李光强和平子地村的赵代方各自带领20多人赶往施甸县城,与外出务工的领队会师,前往柬埔寨和新疆做技术工人。领队的告诉记者,这些农民工都是对自己的承包地进行投资后再流转,然后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到异地、异国开辟增收渠道。目前,这个县已有10万余人外出务工。3RA保山日报网 施甸县为把旱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广泛动员群众实施水改旱工程。进入春节后,入驻这个县的制糖企业与农民实施了以“股份制”运水保产业后,政府又与公司按“股份制”投资方式,支持农民对承包土地进行地改田。公司和政府分别按照农户每改造出一亩田支持400元、200元的标准,鼓励农民实施保水农业基地化建设。这一措施出台后,施甸县的9个甘蔗种植乡镇分别有1200多农户参与地改田,仅1至3月份,9个甘蔗种植乡镇就改造梯田和标准化农田2300余亩。进行标准化农田改造后,农民的耕作强度和投入都大幅度降低,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辟增收渠道。一名外出打工的领队告诉记者,他在政府和公司投资后,自己还投资4000元将自家的4亩承包地改造成田,为了不让4亩农田荒芜,他按第一年免费给承包人耕作,第二、三、四年让利的方式一次性承包给了村里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随后,还将国家的良种补贴也转给种植户。一位叫蒋永和的领队向笔者介绍,他每年都带领100多人到石家庄打工,专做建筑工程,工人年均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3RA保山日报网 一位叫毕开文的农民工导工中介告诉记者:近几年,施甸县外出务工的农民已逐步由政府组织向民间组织转变,在外出务工的人群中,体力弱的和农村妇女大部分前往深圳龙岗区一带做电子设备组装工作,有技术的强劳动力大部分前往内蒙古、石家庄、青岛、新疆等地,还有一批懂外语的前往柬埔寨、老挝等国。3RA保山日报网 据不完全统计,施甸县每年都有8万人外出打工赚钱。今年,党委、政府提出农业损失劳务补的应对灾害措施之后,一批批回乡的打工带头人主动承担起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目前,这个县已有10万余人外出打工,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投资流转承包地后外出的。3RA保山日报网 据介绍,施甸县今年实施标准化农田改造后,留守农民都愿意与外出打工的农民签订租赁合同,临时性帮助外出务工人员代管、代耕土地,待外出打工农民回乡时无条件将租赁田块退还原承包人。这种方式既保证了全县所有耕地不荒芜,又让外出打工农民吃下了定心丸。3RA保山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