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 > 施甸

施甸30万余农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权力

时间:2009-12-29 01:46:06  来源:保山日报网  作者:李建国

1000多个自然村成立农村事务管理委员会MTU保山日报网

  本报讯 村里有什么大事,村干部先要找村民通通气;村里有哪些收入或支出,村干部就把一组组数字如实填在村务公开栏上;上头来了啥精神,村干部就一五一十向村民交代清楚。如今,在施甸县甸阳镇沙坝脚村,村民们可以就大小事情理直气壮地亮出观点、提出意见,从村务圈外的“看客”变为圈内的“裁判”,沙坝脚村农民真正行使了“当家”的权力。MTU保山日报网
  不止是在沙坝脚村,自今年施甸县推行农村事务管理委员会制度以来,一场意义深远的村民自治管理创新活动正在施甸县全面展开。从2008年初在甸阳镇沙坝脚村试点,短短两年时间,全县13个乡(镇)的 137个建制村1000多个自然村已全面推行起农村事务管理委员会制度,搭建了发挥农村普通党员和群众主体作用的新平台。全县受益农业人口达30.3万人。MTU保山日报网
  据了解,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农村事务管理委员会,在保山市乃至全省尚属首创。MTU保山日报网
  沙坝脚西山自然村的马跃进老人切身感受到农村事务管理委员会带来的变化。西山村是一个回族聚居村,全村共有回族群众92户400多人。以前,村里很多事情的决策都是由少数村组干部说了算,没有透明度,缺乏公信度,群众支持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不高,少数群众甚至还有不满意情绪。自2008年成立了事务管理委员会以后,自然村将四位在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纳入事管会,让他们和党员干部一起分工合作,民主管理西山村,自此情况大不一样了。今年10月份,西山村有7.5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帮助居民修缮房屋,但只有15个名额。事管会成员与村民小组长一起公平、公正、公开选定目标,并由事管会成员就修缮户名单分头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出面做解释与安抚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同与拥护,仅用了3天时间就顺利公示了房屋修缮户名单。MTU保山日报网
  施甸县农村事务管理委员会成员一般由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和党小组组长组成,是各自然村实现自我管理的服务性组织,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自然村处理好各种矛盾纠纷、协调和组织好村内基层设施建设相关工作,倡导和传播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生活方式,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文化和生活氛围,配合村“两委”抓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相关事务。为增强村党支部决策的科学性,各村按照“两委提议、党员评议、村民决议”的要求,推选产生5—11名左右的党员和群众作为事管会成员,参与村级事务决策。12月8日,记者在西山自然村看到,村事务管理委员会的11名成员中,设置主任1人,副主任9人,其中会计、出纳、实物保管和秘书各1人。事管会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其中3人管文化宣传,2人管水电,2人管道路建设维修,3人管山林纠纷。MTU保山日报网
  农村事管会成立后,村党支部在研究村务工作、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财务管理、民生工程等相关事项时,事管会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民主议事,并跟踪问效。村党支部对事管会的议事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凡是涉及村级重大事项尤其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提交事管会进行讨论、商议。为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各村贯彻“两不准”原则,即不经过事管会讨论的事不办;事管会大多数成员不同意的方案不拍板,从而提高了透明度,规范了民主程序。今年以来,全县农村事管会累计议事3000多次,共讨论议题5000多个,最终得到村民同意并实施和公开的3100多个。许多群众普遍反映,农村事管会成立后,干部知道群众在想什么,群众也知道干部在干什么,融洽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在采访中,许多农村党支部负责人普遍感到:“自从有了农村事管会,信息更畅通了,民意更掌握了,决策更科学了,上访问题也越来越少了。”MTU保山日报网
  “推行农村事管会制度,使村‘两委’在决策过程中更加贴近实际,符合民意,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度,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少数人决策的弊端,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最优化。”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德宏这样总结。MTU保山日报网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精彩热图
施甸县10万农民外出务工促增收
施甸县10万农民外出务
施甸县太平镇抗旱减灾见闻
施甸县太平镇抗旱减灾
施甸老农喜领新农保存折
施甸老农喜领新农保存
施甸金布朗民俗节彰显民族风情
施甸金布朗民俗节彰显
推荐新闻
评论热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