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西部大开发实施10年来,施甸县确立了“农业稳县、工业立县、科教兴县、城镇活县”四大战略,改革开放增活力,培养人才兴科教,关注民生强保障,突出重点抓生态,维护稳定保平安,全县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uUv保山日报网 该县适时调整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推动了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走出低谷而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19.2亿元,比2000年增11.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5739元,比2000年增3343元,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53:10:37调整为36:20:44,调优第一产业,调强第二产业,调快第三产业,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uUv保山日报网 全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200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4亿元,比2000年增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86元,比2000年增1352元。粮食产量1.3亿公斤,10年来粮食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25亿公斤以上。从2000年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该县实施了国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县域通达通畅及二级公路建设工程、土地治理项目、鱼洞水库(中型)扩建项目、三块石水库(中型)除险加固、太平引水隧洞工程、以工代赈片区综合开发项目、退耕还林建设项目、沼气池建设项目以及扩大内需拉动等一大批事关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uUv保山日报网 施甸县切实把“工业立县”战略作为重中之重,找准了以工业园区为平台的工业发展突破口,并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规划,科学定位,引企入园,为加快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8亿元,是2000年0.4亿元的19.5倍。西部大开发10年间,该县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逐步形成了以建材业、化工业、制糖业、电力、个体私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经济体系。uUv保山日报网 施甸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了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想,项目前期工作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2009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2亿元,是2000年1.12亿元的9.1倍。先后引入一批房地产开发企业,打开了施甸城市建设局面。2009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19%,比2000年提高12.9个百分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加大,修建了怒江打黑大桥、施七二级路、施孟公路境内段,以施孟公路、施七公路为主干的南北纵向交通骨架已经形成。uUv保山日报网 该县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教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2009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由2000年的362所集中为224所,专任教师由2219人发展到3083人,人均受教育年限由6.2年提高到6.8年;卫生事业发展方面,2009年全县医疗机构由2000年的19个发展到40个,全县137个村(社区)中均建立了卫生室,基本能做到有医有药、能防能治,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 uUv保山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