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Ka保山日报网 企业运作FKa保山日报网 文为古镇之魂。FKa保山日报网 和顺小巷可以说浓缩了一段历史,滇缅抗战博物馆、马帮博物馆、商旅馆、走夷方馆……串联在一起,来到这里,就像触摸到了历史,品味到延绵600多年的文明古韵。翡翠文化、侨乡文化、丝路文化的演绎、闪现,画面断断续续,若隐若现,就像沿着时光的隧道,踩过一道又一道的岁月。FKa保山日报网 和顺古镇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镇,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国初年古建筑8万多平方米,2007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历来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人民不富裕。公司刚进入和顺时,“前人盖得起,后人修不起”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人卖古宅、拆古宅,宗祠、寺庙无人修缮,破败不堪……,整个古镇面临着被破坏的困境。“古镇保护,也需要新观念的注入。”2003年,柏联公司进入和顺后明确了“以文化为灵魂,以保护为基础,将和顺建设成中国的和顺、世界的和顺”的指导思想,坚持“古镇和顺、文化和顺、生态和顺、休闲和顺”的开发理念,在古镇的规划、建设等方面充分尊重专家意见,对和顺建筑的特点、历史、现状以及名木古树、河流溪水、湿地峡谷等进行专门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古镇保护和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的十六字方针。FKa保山日报网 保护风貌,即保护古镇的建筑、生态、民俗风貌,注重山脉、水脉、人脉、文脉的有机统一。和顺古镇的建筑主要是明清和民国的建筑,按照“修旧复旧”的原则,充分运用古建筑修复技术,在经过批准的基础上修复。对于新建建筑,按照和顺建筑的特质与机理设计,批准后施工。先后组织专家对和顺8万多平方米古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对古建筑的历史、现状、建筑特色都建立了电子文档,并由政府实施挂牌保护。对和顺入口处的5万平方米土地建立田园风光的保护带,和顺的湿地、河流、峡谷、树木都在保护之列,对和顺的民俗活动,经过认真整理也加以保护。FKa保山日报网 浮现文化,由于战争以及历史的原因,和顺不少文化被时间所淹没。在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中,腾冲注意保留和浮现和顺原有的文化特色,以当地本色文化为灵魂,精心设计,所有景点的建设,都有和顺文化的内涵;旅游路线的设计,也按照和顺文化的特色来考虑。2005年在中国远征军20集团军旧址,新建了中国第一个民间投资、民间收藏的滇缅抗战博物馆,浮现了和顺乃至滇西抗战文化。2008年在和顺小巷中,新设了一个陈列有3000多件藏品的大马帮博物馆,浮现了西南丝绸古道上和顺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浮现了马帮文化和滇商文化。展示了古法造纸、打铁、织布、木雕、酿土锅酒、扯丝糖等民俗文化。保护和再现了洞经、神马艺术、皮影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加强了对宗祠、寺观庙宇、民居民宅的修复,使古老的宗祠文化、宗教文化、民居建筑文化得以一一浮现。这些文化印证了“和与顺”的特点,实现了“古老与鲜活”的统一,是和顺文化传承和再造的精髓,极大地提升了古镇的人文价值,如同再造了一个“文化和顺”。正如柏联和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达三所言:“和顺的开发实质上是文化开发,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进行再挖掘,展现出一个‘大雅和顺’的经典版本,让所有游客都为之倾倒”。FKa保山日报网 适度配套,作为旅游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的要素配套必不可少。但是这种配套,一定要把握“度”,不能过度商业化,一定要保留古镇特有的文化内涵。“和顺人家”酒楼是腾冲巨商、富滇银行香港分行创始人张木欣图书馆的老宅子原地翻修建设的;总兵符客栈是清末腾越总兵张松林的老宅子异地搬迁建设的。这些老宅子的保护建设,既传承和展示了腾越文化,也与和顺古镇风韵相吻合,又赋予商业配套以深厚的文化意蕴。FKa保山日报网 和谐发展,主要是古镇景区自然、人文景观与新建景点、配套设施风貌的和谐以及开发公司与居民和谐。要是古镇景区新建项目与原来的风格不协调,那可以说是一种“破坏”,就丧失了它原有的文化特质和灵魂。要是将原住民搬出景区,即使修复了古建筑的风貌,那也只是一个躯壳。如果处理不好景区中居民、开发公司、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那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柏联集团、居民和政府三方都意识到,和顺是自己的,也是国家的,更是世界的,三方只有在观念上形成统一的认识才能有和顺未来的发展。在随后的建设开发中,三方共同努力,开始了一个由差异磨合到和谐相处的过程。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