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区 > 施甸

施甸食用菌循环经济让农民挣得6亿

时间:2010-10-18 10:54:27  来源:保山日报网  作者:杨连武 杨富军
  本报讯 金秋十月,施甸县的农民们在忙着秋收,但更多的农民却急着抢购包谷、水稻等农作物的“下脚料”。因为,这些曾经被人们认为是垃圾的“下脚料”,现在已成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新能源。Rxn保山日报网
  施甸县是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县。在承办试点县的过程中,施甸县先后与上海大山合农业科技发展公司、中国食用菌研究所共同开发了食用菌生产能源循环经济效益试点,开发中,逐步形成“食用菌废菌棒——饲料——养殖生猪——粪便能源——沼气池”良性经济循环圈,目前全县已兴建13590座沼气池。Rxn保山日报网
  今年年初,施甸县又引进福建的开发商种植姬松茸。姬松茸种植是用包谷、水稻、黄豆、花生等农作物秸秆作原料,全县13590口沼气池的沼渣再次开发成为种植姬松茸的能源。现已开发种植姬松茸100亩,产值达1000万元,农作物秸秆利用达到150万吨。Rxn保山日报网
  施甸从2000年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先后以植物、垃圾的联合应用进行开发研究,到2008年底,已成功地开发出一年生蚕桑树、阔叶林为原料种植食用菌技术,构筑起食用菌经济循环链;而姬松茸开发又利用了沼气废料,变废为宝。更重要的是,在从香菇——养殖——姬松茸的循环经济发展中,农民挣到了6亿元的收入。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已有条评论,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精彩热图
图片报道
图片报道
施甸:忧而思变奋发争先求进位
施甸:忧而思变奋发争先
施甸县10万农民外出务工促增收
施甸县10万农民外出务
施甸县太平镇抗旱减灾见闻
施甸县太平镇抗旱减灾
推荐新闻
评论热点
相关新闻